大侠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汉十三将士 > 神箭-12
  塞外戈壁,烈日高悬。

  赶着大队的驮马,杨上造与冯坚叔侄两人,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小心翼翼地查看着周围数里的动静。

  不久前,自从派出了范羌作为信使、向朝廷报捷并请求援兵接应以来,已过去了一段时间。鉴于兵力薄弱、金蒲城难以久守,耿校尉遂下令,开始分批次陆续向疏勒城运送各种军需物资。而令大家仍不太放心的匈奴人,则仿佛是蒸发了一般,依然是渺无音讯。按照众士卒私下的猜测,很可能已经因为此前进攻金蒲城失利、大败后便退出了车师国地界。不过,在护送输运物资的驮马前往疏勒城的一路上,大家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毕竟,一向神出鬼没的匈奴人会不会给汉军再来个“惊喜”,谁也说不定。

  因此,直到远处的疏勒城出现在队伍的视野内,最前方的哨马也用呼哨声示意一切平安,护送队伍中的杨、冯二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总算是顺利抵达了。

  眺望着不远外的那座疏勒城,还是头一次被派来护送驮马队的叔侄两个,禁不住都是暗自称奇。只见那犹如巨大的卧龙一般、延绵无尽的天山山脉,在此处竟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可供南北通行,而那小小的疏勒城,却刚好卡在了这天山南北要道的咽喉之地。虽然此城规模远逊于金蒲城,但是其所在地势却着实险要,哪怕只有少数人驻扎,也可牢牢地守住这座险峻的要塞,以汉军目前的兵力守御金蒲城可能捉襟见肘,但在此处却是绰绰有余。实在是没有援兵补充的情况下,移防之地的上佳选择。不过,金蒲城物资众多,若打算久守此地,就需要将大量物资提前分批往返运送至此地,才好最终移防。因此,这才有了一批又一批护送驮马队伍来此运粮的汉军士卒。

  此时,不少与老杨冯坚叔侄一样、第一次加入护送队的汉军士卒,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致,同样也对眼前这雄壮巍峨的天山山脉,与山脚下的城塞生出了无尽的感慨,既感慨于这上天的鬼斧神工,也惊叹于这疏勒城的险峻。

  不知不觉间,眼看目标在即,众人却痴了一般,呆呆地望着眼前的景致,有些发呆,胯下坐骑的速度也不由得慢了下来。与此同时,随着距离的不断靠近,大家这才发现,那疏勒城似乎还并未修筑完毕,只是大致有了个城塞的样子,但显然还并未彻底完工。

  回想起前几批来运送粮草后返回的同袍们的诉说,今日亲眼所见,更觉眼前坐落于天山脚下的疏勒城,的确颇有几分神秘,让众人不禁疑窦丛生。

  据说,当初乃是窦固将军派人在此筑城,打算用以驻兵戍守,可不知为何,后来建到一半,却又改变了原定方案,另外新筑了如今的金蒲城,作为耿恭这支汉军的戍守之地。而修筑了一半的疏勒城也随即被废弃。

  彼时奉命在此筑城的那支人马早已随窦固班师回朝,因此留下戍边的汉军之中,几乎都不曾知晓此事。听说,要不是范羌在作为信使临出发前向耿校尉献出了关于此地的地图,恐怕直到现在大家仍不知道,在此地居然还有一座适宜驻扎的城池。

  不过,对于当初为何临时将其弃之不用,大家私下里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当时时间太急迫的,可比这大上近两倍的金蒲城都修筑完成了,小小的疏勒城又怎么可能无法及时完工呢?也有说,是距离车师后国国都太远、不利于有效守护其疆域的;更夸张的,有人说窦固当时曾卜了一卦,判定此处风水不佳、不利于筑城的;甚至有人认定此处乃天山龙脉脖颈之处,筑城必定不祥的,说的是越来越玄乎。

  但无论如何,每每想到此,大家心里都有些不太舒服,担心这城该不会真有什么问题。要真是如此,等大家真的移防过来,匈奴人若再次兴兵犯境、围攻此城,那此城的任何缺憾与软肋,都将关系到汉军将士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

  而至于位卑职低的范羌是如何知道疏勒城之事的,大家却基本都心知肚明。想必,那曾在窦固麾下任事、参赞军机的主簿窦齐,应当是知晓此城之事的。而范羌在汉军入驻金蒲城后便一直于窦齐手下做事,想来是有机会了解到此事。虽说对于范羌主动向校尉大人提议移防于此的建言,大家觉得的确比一直留在金蒲城合适,但是不少曾在蒲类海一战中幸存的老兵,却依然对当初范羌姗姗而返、导致无数弟兄不幸丧命,心存怨恨,对此番耿校尉又派其回去送信的决定也是颇有微词。

  眼下,最初被派来、并暂时留守于此的十余名汉军,正在此处加紧筑高城墙、为全军即将的整体移防作着准备。远处已经清晰可见的城头之上,也已有士卒挥舞起汉军旗帜,招呼刚刚抵达的同袍们入城歇息。

  正感口干舌燥的杨上造不再一味沉思,随着驮马队伍就打算再加把劲儿,尽快入城痛痛快快地喝他一大缸子水再说。其余护送士卒也吆喝着兴高采烈地往城里赶,尽管对于这修筑了一半却又废弃的疏勒城,大家心里都有些担心和忧虑,可心照不宣之下,谁也没有开口提及此事,将顾虑暂时埋在了心里,只盼着尽早入城海吃胡喝一顿,好好补充下体力。

  可这时,一旁仍在愣神沉思的冯坚,却依然没回过神来,还在出神地感慨道:

  “杨叔,你说,这天山咋这么大、这么高嘞?你看那上头都是白雪皑皑的,是不是特别冷?而且东西连绵、望也望不到,我的乖乖,这可比咱们凉州的陇山可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啊!”

  “行了,你小子就别感慨了。上面甭管冷不冷,又没住着仙女儿,先速速随大家一同进城歇息!待休息上一晚,明天还要接着赶回金蒲城呢!”

  “嘿嘿,好嘞。”

  冯坚挠了挠头,心里倒是真盼着那天山上住着冰雪洁白的仙女儿,偶尔能瞧上一眼也值啊。对于即将移防到这天山脚下的疏勒城,不禁也多了几分期待。可随着逐渐走近,冯坚却又忽然发现了什么,后知后觉地问道:

  “杨叔,我突然有个疑问哎!你看,这城还没有修完。当初率领大军的窦固将军为何修筑了一半,又临时将其弃之不用了?而且我看此处正当扼住天山南北通道的咽喉之所,窦固将军干嘛又非要改选金浦城的位置筑城戍守呢?会不会是这城真有什么问题吧?”

  听冯坚哪壶不开提哪壶,旁边的几名汉军士卒都皱了皱眉头,虽面有不悦,但也没有言语,老杨更是有气不打一处来,紧跟着呵斥道:

  “你这臭小子!少跟着别人乱嚼舌头!不日就将移防,说这不吉利的话干什么?!况且这是校尉大人已经决定的事情,小心治你个扰乱军心之罪!”

  “杨叔,我不就好奇吗?再说了,自打看这城第一眼,我就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少管这些闲事!好奇,你就干脆骑回玉门关,说不定还能赶上早些日子出发的范羌作个伴,等入了玉门关再赶到都城洛阳,自个儿去找窦将军问个清楚去!”

  不耐烦的杨上造又是一顿训斥,而后狠狠瞪了其一眼,这才好不容易让大嘴巴的冯坚关紧了嘴巴。但冯坚却还是有些不太服气地暗自吐了吐舌头,低声嘀咕道:

  “切!范羌早不知道走出多少里路了,茫茫塞外,我哪追得上啊!兴许他都到玉门关了。不然,我还真想跟着他一同去找窦将军问个清楚,心里才好踏实下来。”

  冯坚的小声抱怨,其实大家都多少听到了,但都顾着尽快进城休息一番,也没把这些小插曲放在心上。只是,听杨上造和冯坚叔侄又提起了赶回去报信儿的范羌,旁边几名士卒也忍不住开始低声议论起来,谈论的对象甚至也包括至今音信全无、不知去向的主簿窦齐,不知这二人现在都身在何处。是已经一前一后回到玉门关了?还是在荒漠之中遇到了什么危险,早已殒命?不知不觉中,队伍里的气氛又有些压抑,想到自己这支孤悬塞外的汉军人马,其实命运完全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纵使可以抵挡得住匈奴人的强大攻势、煎熬得住西域的严寒酷暑,但都终非长久之计。众人的命运,实则依然是寄托于在返回朝廷的信使身上,才有可能与千里之外的大汉取得联系,得到许久之后兴许才有可能姗姗而来的朝廷接应。

  因此,对于范羌尽管有诸多抱怨不满,甚至不少人怀疑窦齐其实当时根本是临阵脱逃,偷偷跑到了柳中城关宠所部处、甚至直接逃回了玉门关,但是此时此刻,却也只能寄希望于无论是谁,能将大家在此的情况带回中原,早日得到朝廷派遣的援军。否则,纵使城池再坚固、粮草再充沛,在这危机四伏中苦苦坚守的最后一百名汉军,恐怕终究是凶多吉少,早晚丧命于此。

  而随着疏勒城已近在咫尺,众人心中的隐隐不安也逐渐加剧。看着眼前这座正在加筑、完善中的城池,不知为何,正如冯坚所说,不少人的心里也越发觉得此城似乎哪里有些不太对劲儿。但是谁也说不清楚,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也许,只是因为身在巍峨的山脉脚下,更显得无论是城池还是凡人,都更自觉渺小。又或者是,处在这传说有神仙居住的天山之下,冥冥之中本就有些不祥的预感与担忧,此刻也更愈发显得强烈了。若是扪心自问,谁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否有重回玉门关之日。

  而就在进城之后,大家吃饱喝足、终于得以好好休整一番之际,沉闷了许久的冯坚,又忍不住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

  “对了!杨叔,你说,那些匈奴人,现在到底在干些啥啊?他们是还打算继续来攻打咱们,还是已经早早溜回漠北了呢?”

  冯坚的疑问随即引发了大家的各抒己见,紧张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但是几乎谁也没有想到,也正在此时,远在百里之外的一处隐秘山谷内,匈奴大军的首领们也正在犹豫着,此番劳而无功,接下来究竟该是进还是退。。。

  (第四章《神箭》完;下一章——《羌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