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修真小说 > 荣华记 > 第194章 第194章
  冬至一过,苏州的雪就时不时下着。

  苏妙真见了几个钞关织造两处官衙下属的堂客,就忙着打理采办门神、挂钱、金纸箔、核桃、肥野鸡、干菱角、江米竹节糖等等年货用品。转眼入了腊月,又有一通年事忙活。

  苏妙真已是经过一回的人,上手起来并不困难,待到腊八安排好窖冰和煮全粥祭祀时,廿三日的祭灶迎神也都打点妥当,春节过年所需的扫舍院、贴年画、还账目、整祭器、蒸糕点还有迎喜神迎福神等事也都提前备办妥当,这才在初九抽出空去见文婉玉和小世孙。

  文婉玉早是等得急不可耐,听说她要上门,早早就起身等候,也不管仍在落雪,就直接迎到垂花门,一见苏妙真来,就拉着她问同顾长清现今如何。

  苏妙真这才晓得十一月里苏州传出来闲言碎语的具体内容。当即抚掌大乐,悄声笑道:“小顾,咳咳,夫君他早搬回后宅住了,我们好得很……而且他和云香半点干系也没有,就是那云香单相思又设了个小心机。而且我听绿意说,上月闸南那李妈妈家突地被巡检司的官兵查封搜索了一回,为的就是为着云香胆子太大,夫君觉得我在这上面受了气……”

  文婉玉见她神色如常,甚至比往日更欢喜活泼,也放心下来:“那就好,我先前隐隐约约听着说什么顾郎中要纳小星,可把我吓得,心道怎么走了个陈玫又来了个云香,幸亏一切都雨过天晴了。”

  说话间,暖轿落在正堂阶下,苏妙真文婉玉二人撑着伞,相携进堂。早有婆子打起内室的暖帘,小世孙正在炕上咿咿呀呀地叫着,苏妙真走过去逗弄了会儿,忽听得文婉玉关心起她的生育之事,她含糊着应付过去。文婉玉却仍有几分担心:“你过几日就得回金陵老宅了吧,我只怕你到了顾家要被人问,你成亲也一年多了,也不晓得顾家长辈和顾夫人会不会为此为难你。”

  今年是顾老太君逝世三年。顾长清在钞关织造上都有事忙,且没上峰的允许他本也不能离开苏州,但苏妙真是女子,又身为宗妇,则须得回金陵一趟,参与服满除孝、宗祠祭祀等事,故而早早定下了腊月十五启程返回金陵,见一见顾家的亲眷。

  而顾家虽是大族,但先帝在世时也遭了几回难,到这一代的直系不过三房。每房的人丁也就两三个,长房更是只有一个顾长清。故而能在苏妙真面前摆长辈谱教训她子嗣上的的事儿的,其实也没几个。朱氏倒不好对付,但朱氏其实不怎么关心这些事,去年经过金陵时,朱氏从没问过她和顾长清处的如何,成日不过吃斋念佛而已,故而苏妙真便没愁过此事。

  就笑道:“我此番回去,也不打算待太久,初三就返苏州,就是有人在我面前说些什么,我横竖当没听见就是了。”

  “话虽如此,这些话听着也心烦,你还是好好养着身体,早日给顾郎中生个儿子的好。”

  苏妙真无奈,赶紧点头了结此话题。她给小世孙掖好裹被衣角,接过热茶呷了一口,因听有婆子在窗外回禀说什么“茶定”“贺礼”,不免一奇。文婉玉吩咐完事扭头笑道:“你不知么,大后天是卫府纳征的日子,我听世子爷说陈御史也得来一趟。”

  苏妙真讶异道:“夫君还真没告诉我,话说陈御史是亲自来?倒是给足了卫家体面。还有。他这是得了久空儿?”想了一下笑道:“也对,平江伯府难得出一件喜事,总漕大人哪有不许假的。”

  时至今日,苏妙真也大致明白了陈宣为何会娶卫若琼。陈宣眼下只是个巡漕御史,平江伯府到底不复先前辉煌,又出了叔父杀害侄女抢夺钱财的丑闻,门户相当的人家就并不乐意和平江伯府结亲。

  而听顾长清说,卫指挥使府作为富庶重镇的卫所高官,累积下来,家底极厚。虽是名声官位上比不得一些大族,但钱财上半点不逊色,甚至要更多,这也是当初卫指挥使不愿意升为都指挥使的原因——卫家一心在苏州经营。且卫家只有一个嫡子一个嫡女,故而卫若琼虽脾性不好,却一定有极其丰厚的陪嫁,陈宣其实也不算亏。

  而苏妙真自打明了顾长清的心意,对陈宣和陈家的其他人也早已没有先前的暗暗介怀,此刻闻言,便只是云淡风轻地点一点头。

  冬至过后的某天晌午,苏妙真焚香沐浴,正吭吭哧哧地练着琴时,顾长清一面指点着她的手法,一面小心翼翼问她道:“真真,你这几日在想,你怎么不问我和陈芍之前的事,你先前不是说过,为着陈芍,你曾……”

  苏妙真见他忐忑,本想逗弄一番,但又不想让他多心,便打断笑道:“我是有点好奇,但是啊小顾,不管你和陈姑娘之前怎样,反正你现在是我的呀。”

  顾长清面色一松:“我见你久久不提,只怕你憋在心里默默难受。真真,我之前不主动告诉你,是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她的身后生前名声,而我又一直有愧于她,但你若的确好奇——我答应过你,但凡你想知道的,我都会如实作答……”

  苏妙真伸出一根手指,挡住他的话语,轻轻道:“小顾,我都明白的。其实你之前喜欢谁愧对谁我都不介意,只要……”又歪头笑道:“好罢,既然你这么想让我问问题,那我问一个——你现在全心全意爱的是谁?”

  “自然是你。”顾长清斩钉截铁地作答。

  苏妙真弯弯眼睛:“那就得了。”她豪气干云一拍琴桌:“谁还没有个过去呢!我是那么计较的女子么,你也忒小瞧人!……好啦好啦,快教我这一段,这《凤求凰》的最后一段我怎么死活弹不会呢!”

  顾长清哈哈大笑,环住她的腰身,手把手教她道:“你的指法就不太对,韵律也错了,还有这抚琴的意境也少了几分……”他一口气指出苏妙真许多错处,更连连摇头叹息。

  还是苏妙真板着脸瞅回去,他方立时转口道:“当然了真真,你在这上面的天分极高,缺的不过是练习而已,假以时日,定能成一代大师……不妨,我这些日子没别的事,就日日守着你教,总能把你教会……”

  故而之后的日子,顾长清除了办织造岁贡和钞关修桥上的事,就再不怎么见下属官吏,更不出门应酬,但凡得空,都是在家陪她打理年事或说笑玩乐,同时陪苏妙真练琴。

  若说先前苏妙真还曾为陈芍的优秀而生几分自卑后,顾长清陪她练琴下来这些时日,她就再没怎么想过陈芍。一来她本就觉得自己作为现任,该有些胸怀度量,不能总想着打听顾长清前心上人的事,反正无论怎样,听了也不会改变什么,反而只可能让自己心塞泛酸。

  二来,顾长清没跟她说明白前,都做主把冬梅单独留在了钞关官署,可见顾长清根本不可能因为和陈芍的过去而薄待她半分。三来,一想到陈芍的身世遭遇,她只觉同情与难受,实在不愿为了一己心安,反去刨挖人家的过去……

  最后么,苏妙真暗暗满意,她在琴艺上虽进步了,但说起来仍极为一般,时不时甚至恢复到难听的地步,而以顾长清那样高的文化修养,却能忍下来她的琴声,还能面不改色夸几句好,顾长清对她也绝对是真爱中的真爱了,她哪里用得着再多心生事。

  “你也别恼,顾郎中这自然是怕你不喜陈御史,才没提此事。”文婉玉并不知晓苏妙真和卫若琼曾有过节,还以为是因事涉陈宣,顾长清才没告诉她。

  当下见苏妙真发怔,就忙笑道:“总之回去可不许跟顾郎中发小性儿,再没有把人赶到签押房睡的道理了。,苏州府本来就有人在传言说你悍妒,那什么云香要被个客商赎身后,更有人说是你在从中作梗,还是仔细点名声,别让人污蔑了你。”

  苏妙真回神一笑,得意道:“也不算她们讲错,我这人本来就心眼小儿,换做以前也就算了,如今我可绝容不了别人跟我分夫君——”因见文婉玉神色讶异,把话一转道:“分夫君的心,旁人爱怎么说怎么说,我就当他们‘羡慕嫉妒恨’了。”

  文婉玉抱着安哥儿,笑得直喘气。二人说了很一会儿的话,苏妙真看看时辰,算着久久不见文婉玉,想在这边留下吃顿饭,正要遣人回去传话,恰好宁祯扬传话回来,说要在正房用饭。苏妙真便要离开,来人却回禀说宁祯扬已知道苏妙真也在,称下雪天留客天,望苏妙真给个脸面。

  *

  因有宁祯扬在,饭不能摆在正房内室。故而待往花厅去的短短一截路上,黄莺趁着空悄声对苏妙真道:“姑娘,那世子爷不是在打什么坏主意吧,怎得对你头一回主动留咱们了?倒让人瘆得慌,该不会他又想给姑爷弄几个美人罢?”

  苏妙真心中虽有几分打鼓,但悄悄觑向花厅帘内宁祯扬的背影,见他时不时和先她进去的文婉玉说几句话,除此之外一切如常。

  就在借着看廊外阑干下的山茶花,轻声道,“不太像。其实据说他本来就是个随和风雅的,只是容易被我惹生气。如今多半是有子万事足,心性更平和了些……且他可能还想着我是接生安哥儿的小功臣之一,更替王府办了几件家事,因此对我就有所改观吧。”

  翠柳点头道:“那倒是,我瞧冬至礼里头,吴王府今年添了不少好东西给咱们,那两房澄泥砚,可不是能轻易得到的贡品,多是世子爷做主添上做谢礼的。总之,咱们还得做足礼仪……”

  三人这边在廊下悄悄嘀咕,那边宁祯扬也注意到厅外情形。他余光一扫,从暖帘缝隙瞥见一个熟悉身影,披着浅茜红缠枝芙蓉妆花潞绸貂鼠斗篷,一面拨着朱漆描金花卉纹样手炉里的易州红箩炭,一面笑语盈盈地同身边婢女说话。

  宁祯扬自打想明白后,足足有三十七天没见上此女,早是心中煎熬企望,故而此刻见她款款朝堂内走来,不由一怔,随后抬步走到门槛处,吩咐人打起堂帘后,微微咳了一声,温声问道:“宜人的伤可好全?”

  “有劳世子爷挂念,妾身已是大好了。”

  宁祯扬见她也不等他说话,便先柔柔拜倒福身施礼,不由心中一热。两人客套几句归座后,他仔细打量,见她面颊嫣红,比三十七天前所见要莫名媚艳数分,又见且言语态度不复当日的冷颜敛色,要软和上许多,不禁心中更热,微笑着道:“景明和你这些时日都不怎么出门,可是在忙些什么?”

  “妙真正学弹琴,无奈愚钝颇耗时间,故而外子在费心教着,妾身在费劲学着,故两人都不得空出来。”

  “孤府上有一把焦尾古琴,你若不嫌弃,我便让人送过去……”

  苏妙真见他如今待她态度极是温和,更主动提出送礼,心中虽奇,但也高兴乐见此番变化。且她先前就为当日在王府别业骂他“拉皮条”什么的。而暗自内悔,也越发软语下来,推拒了宁祯扬的好意后,就和他另外客套寒暄起来。

  两人互相给足面子,只让王府众人和黄莺翠柳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同时又暗自庆幸这两日不再互相看不上,倒让大家都好做几分。。

  苏妙真在吴王府用完晌饭,又被留下看了一场新鲜戏法,待到告辞离去,已经是申中时分。

  宁祯扬第一次主动相送,倒让苏妙真身边的随行人等都受宠若惊。苏妙真却暗自嘀咕,只觉讶异别扭,但她向来是个“人敬我一尺我竟一人一丈”的性格,便没有刻意推辞拿乔。

  两人顺着暖廊一径向垂花门方向走,滴珠等王府姬妾在后随行。苏妙真一面看着遮风廊幔上的纹样,一面同宁祯扬叙了些家常话。

  待他提及织造衙门上的试行领织办法,更称赞起顾长清时,苏妙真不由抿唇一笑,大是高兴。

  本朝织造分京城官局和江南三大织造局,苏州织造管着本州府和下辖州县的六处织染局,任务繁重,规模宏大。

  而随着朝廷承平日久,皇家宗藩每年所需的织造岁贡也总在增加,除此之外的添派也时不时成为一个巨大的数字。而这织造岁贡主要是由本地纺织染绣手工匠户的无偿劳役。

  也就是说每到固定时间,这些匠户就要被织造局以“匠籍”名单征召进衙门,集中坐匠织染。譬如吴江县,每逢秋季,全县的百余户丝织工匠就必须得前往织造衙门轮班坐局。

  而因是无偿,这些匠户们并没有积极性来应对岁造缎匹的任务。反而常常因为岁贡增添,而不得不搁置了自家安身立命的活计来织造衙门劳役,若逢个岁贡加派,这些匠户们往往就只能全年无休,甚至有时破家败业,不得不逃往外地躲避匠役。

  这种匠籍局织制度不但掠夺了那些私人手工机户们的人身财产,其实也变相地阻碍了苏州府织染业的发展。故而自打顾长清担了织造上的事,苏妙真就一直想旁敲侧击着提醒他,看看能不能在这织造经营形式上做个改进。

  怎料倒也没等她提,她就从顾长清那里得知了他有意替在籍匠户们削减些负担,正考虑着“市买”或者请求朝廷蠲免。

  苏妙真见顾长清虽没有后世成形的市场思维,但也有了模糊大概的想法,极是欢喜,就再不遮遮掩掩,而直接拿出了几个办法和他探讨。

  她一口气拎出来“包揽领织”“允许扩织”“废除匠籍”等等法子,两人商讨一番,觉得时下能为朝廷所接受的,也就是这前两个的试行办法了。

  她笑道:“在其位谋其政。如今朝廷每年的岁贡频增,织造局仅凭征召在籍的织工机匠们义务劳动,却不足以完成这些紸丝缎匹的任务——世子爷可能也知道,如今逃籍的匠户越来越多,光今年高织造增添岁贡时就吓跑了上百匠户……故而外子想着,倒不如充分利用起民间机户们的积极性试上一试……而这岁贡八万匹里,眼下也只派出了五千匹的量用‘包揽领织’的方式筹办,纵然一时间不能成功,也不至于影响到朝廷的岁贡和差派。”

  “孤看着倒是极为可行……年初高织造将苏州的织染业搅得一塌糊涂,如今与民让利,才能驱民劳役,何况小民困苦,朝廷本也该爱惜民力……”

  苏妙真晓得这“包揽领织”从经济关系上就领先于“籍匠坐局”,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自然会成功的,不过是谦辞而已。但见宁祯扬身为一地藩王,不但及时想通这里面的利益驱动不说,还知道爱惜物力民力,便也大为赞赏,真心实意地奉承了几句。

  宁祯扬在苏州经营已久,织造局的岁贡有一小部分还是被乾元帝赏赐进吴王府的,织造衙门的事他几乎全都知晓。

  当然也打听到这新出的“领织”办法,是顾长清没同前衙司房属官商量,就定下了具体章程。

  他心中不免疑惑,亦有几分猜测,今日相问,也是刻意试探于她。果然不出所料,她在这上面说的头头是道,比织造衙门的属官还要精通,倒反向证明了她参与其中的可能。

  若在往日,他自然对她这样干涉外务有许多看不顺眼之处,甚至也不会相信她能成功。但宁祯扬和她相处日久,越知她胸有丘壑,平日散漫只是不甚用心,在她看重的事上却是极有主意。

  譬如年中宁臻睿前来督查织造,审问织工,他曾在一旁随同问案。他又曾留出吴王府某处安放受伤织工,慢慢打听下来,就渐渐得知玄妙观那夜,她在其中的特殊作用。

  与此同时,便想明白差点让他盘算落空的不是顾长清,正是眼前女子。他起先自然是恼怒懊丧,过后却也难免生出几分惊异敬佩。

  还有当初的南苑、大觉寺、话本;和如今的《鸳鸯记》、朱记织坊……宁祯扬微微凝神,若非先前他曾在朱记织坊见过她,任他想破脑袋,也难以想象这日益壮大的朱记织坊竟然是她一手创办。松江的大布商据说都排着队要和她订货……

  “世子爷果然真知灼见……夫君他也是这般想的。”因见到了垂花门,暖轿正在过道上候着,苏妙真便福了一福身,道:“世子爷留步,妾身自去了。”

  宁祯扬见她把功劳尽数推到顾长清身上,全无居功意思,暗中感叹,有见她梨涡浅笑,言语间尽是夸赞,甚是盈盈可亲,不由又心痒难耐,待欲和她再说上几句话,府中长史却来报说外客已到,宁祯扬无法久留,便只能匆匆问得她从金陵返程的归期,便目送她上轿离去,自己去往外书房。

  苏妙真出了王府,心中为宁祯扬认可顾长清行事办法而愉悦。轿子下了御道,黄莺掀了点帘子瞅着,忽指向轿外某处让苏妙真觑看。苏妙真凑过去瞅了几眼,见那风雪中驶来的车马上悬挂着陈家旌旗,方知原来宁祯扬要见的人乃是陈宣。

  黄莺道:“倒不晓得陈家人为什么要来吴王府?”

  苏妙真笑道:“吴王府是苏州乃至南直隶最尊贵的人家,陈宣既然来苏州下定请期了,岂能不上门拜见,再说,小世孙都百日了,他怎么也得送份礼吧,那可是吴王府的嫡子嫡孙……”

  因想起某处,她又轻声笑道:“且我记得,滴珠不正是从陈家出来的么,滴珠如今也是吴王府第一得宠了……”【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