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玄幻小说 > 宋王 > 第四三三章 因功封妻
  赵顼毕竟还年轻,他也有些许的虚荣心。

  在对西夏作战这件事情上,他的“祖父”仁宗皇帝并无多少成就,多半时间以失败为主,主要采取守势。也是在那个时候默许了西夏的超然存在,甚至容许了李元昊据有占领宋朝的土地,在其执政历史上也是一桩污点。

  至于他的父亲英宗皇帝,在位不过短短四年,来不及有什么大作为。数十年来,西夏一直是大宋的心腹之患,也一直很不光彩。这次好不容易在自己手中有了出息,取得了一定胜利,并且占领了一州之地,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通过此役,可以显示出自己比前代君王更为优秀,更符合中兴之主的特点,将来史册上也能留下不少的溢美之词。可是赵顼一直也有做大有为之君的志向,恢复汉唐旧日疆域,也是他的梦想之一。

  这次对战西夏是个很好的开始,若是趁着这个机会,能够继续扩大战果,那么……那将会是天大的功绩,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赵顼不想就此罢手,可是又有些担心,万一出兵再有什么失误,反而失败的话,那可就是……

  赵顼一方面想要保持现有成果,一方面又想扩大战果。一系列的愿望与担忧交织在一起,让他颇为纠结,西北安定的喜悦也完全被冲淡了。

  一个人做不了决定,那就询问一下臣下的意思。放在朝堂上公论,不会有什么结果,好几次的经验告诉他。那样最后的结果还是争执。所以只能询问重臣们的意见。比如宰相。比如翰林学士,比如六部尚书。

  王安石和赵顼一样的矛盾,在疆土问题上他一直主张恢复汉唐旧日疆域,是有雄心的。如今宋军在西北大获全胜,势头不错,乘胜追击似乎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可是……王相公同样有顾虑,他倒不是向赵顼那样患得患失,而是在考虑能否支撑这一场战事。确保胜利。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敢轻易而为之。

  再者,变法正是关键时候。这个时候将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战争上,变法容易被忽略,也会因此大受影响。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故而也有些为难。

  至于翰林学士这边,倒是没有那么多私心。只是建议皇帝两手准备,保证基本利益,争取利益最大化。

  比如,司马光就说了一句很实际的话:“边功虽好。却也要顾及国内,以及辽国的反应。还是慎重为好。”

  辽国怎么能没反应?虽说西夏反复了好几次,可辽国人最终还是看在往日的面子上帮忙,出手拉西夏一把。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问题,辽国不想看到宋朝太强大,将西夏打的太惨。毕竟西夏的存在是帮他们分担压力,牵制宋朝。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辽国南京幽州城外又进行了一场演习,规模比上一次更大,假想敌自然还是宋朝。

  如此情况下,大宋朝廷自然就有压力了。赵顼无可奈何,在咨询了诸多的臣子之后,想要了一个折中的两全之策。

  西夏的投降,接受!

  谈判也可以开始,但是条件必定十分苛刻,态度自然要盛气凌人。提出的条件最好是西夏一时间难以答应的那种,目的就是拖延时间。然后再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做决定,到底是出兵进攻,还是顺水推舟答应和谈。

  “姑且这这么办吧!”现实所迫是一方面,赵顼的表现也从来不是那么果决。

  “是!”

  诸位宰相们也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他们底气与信心都不是很充足,可不希望好不容易获得的一点成功就此付之东流。这次幸好有林昭在,此子果然是厉害,第一次和谈的文书上帮宋朝省下了五年的岁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同时也为以后的和谈定下了基调。

  西夏翻脸之后,他又立即出兵,在西北打的十分漂亮。单单是这一仗,就可以让宋朝许多的将领汗颜了,林东阳运筹帷幄,大有名将之风。枢密院甚至把林昭看成了种子统帅,将来会是大宋军方的中流砥柱。

  说一千道一万,林昭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肯定的。大顺城俘虏梁乙埋,不损国威的和约,而今又抢到了一州之地,这个功劳加在一起可非同小可。论功行赏是必然的,否则会寒了臣子和将士们的心。

  可是该如何封赏呢?

  一般的将领倒还好说,按照功劳大小封赏,升官发财就是了。比如种谔、种咏、种师道、刘昌祚、折克行、王韶等人都有封赏。有的人还是三级跳,比如刘昌祚直接官升三级,从一个不入流的指挥使一跃成为有名有号的将军,前途瞬间一片光辉。

  刘昌祚知道自己这个功劳与前程是谁给的,心中对林昭满是感激,想着什么时候一定要报恩。

  种家也因为此战光耀门庭,不负名将世家的名号,几个小辈也因此获益匪浅。再加上种师道与林昭义结金兰,两家的关系自然就非同寻常,而今又更进了一步。

  至于折家,那跟不在话下。倒是林昭的封赏有些麻烦,皇帝赵顼与诸位相公正在商议。

  自古以来,论功行赏,有赏赐爵位,有赏赐金钱,也有升官的。林昭而今不过二十出头,已经是兵部侍郎了。虽说兵部是个空架子,可毕竟有个侍郎衔,再往上升便是尚书了。二十岁的尚书放在哪个朝代都有些说不过去,虽说这官自然是不能再升了。

  至于钱财,林昭为大宋朝省下了百万钱财,多赏赐一点都不是问题。但如果只是如此,似乎有些太寒碜了。唯有的办法就是晋封爵位,林昭已经是侯爵的,在往上就是公侯了。可是到底封个什么呢?

  按理说,开疆拓土之功,甚至是可以封王的。不过大宋朝对王爵那可是有严格的管控,除了赵姓宗室,异姓王少之又少,开国大将曹彬也只是死后追封为王。不过封个国公倒是不为过,百年开疆拓土第一功,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可是林昭还很年轻,要是现在就封个国公,以后再立下什么功劳,该封赏什么?赏无可赏只有死,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对君王而言也比较尴尬。所以赵顼断然不会容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必须要留下余地。

  再者,林昭到底太年轻,爵位太高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非议,让其他的功臣世家不满意。要知道,三朝元老,担任宰相多年的富弼富相公去岁才被封为郑国公。而且年纪轻轻爵位过高,他本人也容易骄傲狂妄,对他本人,对大宋朝都没有什么好处。

  “陛下,封为侯爵已经很不错了,林东阳毕竟还年轻。”

  “嗯,那就封为威远侯吧!”赵顼点头表示赞同,大宋朝现在年轻的侯爷倒是不少,可几乎全是继承父辈爵位而来。像是林昭这般,自己在战场上打拼出高官爵位少之又少。单单是这一点,便足以笑傲大宋朝了。

  因为封赏的事情要经过礼部来办理,所以礼部左侍郎张宗益是有资格参与此事的。他而今距离尚书只有一步之遥,能有如此机会,多亏了林昭,故而一直等着找机会报恩呢!同时,他也意识到林昭前途无量,与之搞好关系,将来都是大有好处的。投资要趁早,张宗益可是个精明人。

  张宗益道:“陛下,封为侯爵很好,不过略加在加上点东西,更彰显朝廷对功臣的表彰,以及陛下的皇恩浩荡!”

  “加上点东西?”赵顼笑问道:“加上点什么?怎么加?”

  “陛下,按照礼法可以因功封子,因功封父!”张宗益道:“不过,听闻林昭是个孤儿,父亲已然亡故了,现下也没有子嗣,不过可以因功封妻!”

  赵顼随即明白过来,笑道:“你的意思是,给林昭妻子加封诰命?”

  “是的,诸位先帝在时有这样的先例!”

  “这倒也未尝不可!”赵顼道:“林昭嫡妻柴氏出身名门,那就加封为三品诰命夫人吧,这样她入宫探望太皇太后也方便一些。”柴敏言深受太皇太后宠爱,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加之她又是曹家的义女,这也算是给曹家一个面子。

  张宗益的目的显然不在这里,继续道:“陛下,林昭有三妻,两位平妻乃是太皇太后赐婚的,厚此薄彼怕是不妥。其中折氏出身府州折家,折克行这次也立下大功,是否可以考虑给折家一个殊荣呢?”

  这一点倒确实,赵顼心想着,既然要封赏那就不要吝啬。给林昭如此隆重的礼遇,想必他自己心里会知足,会感激皇恩浩荡的。

  随后折文芯也被封为四品诰命夫人,毕竟嫡庶有别,肯定要比柴敏言略微低上一点。两位平妻地位相同,孟若颖自然不能忽略。加之她而言有孕在身,很有可能是林昭的长子。孟氏虽出身商贾指甲,却也曾受过太宗皇帝的赏赐,有这个先例在,倒是完全可以抬举。

  故而,最后定下结果。林昭晋封为威远侯,三位夫人也都得了诰命,地位与荣宠瞬间提高了许多。

  威远侯府林家,一时间在汴京风光无限!(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