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玄幻小说 > 养龙(重生) > 38田畦稚童
  皇帝因不愿扰民而不许地方驱赶百姓,岸边田畦处有嘻嘻哈哈的孩童奔跑玩耍,衣衫凌乱赤脚污衣,看见衣着华丽的贵人都远远围观。

  知府正要让差人将顽童赶得远一些,胤禩却看出皇父眼中怜悯神色,上前一步道:“阿玛,船里应该还有些午间剩下的馒头,要不要?”

  皇帝闻言立即颔首道:“让他们取来。”

  很快一提篮的馒头送至君前,皇帝远远朝着小童们招手:“你们过来,这里有些吃的。”

  小童们你推我我推你,反复踯躅很久,谁也不肯轻易上前。

  胤祯年纪小,想着皇阿玛的话就连太子王公都不敢怠慢了,这群小崽子倒好,于是朝着他们嚷道:“还不过来?叫你们呢。”

  胤禩却拦着他,道:“想必他们家里大人嘱咐过,不许白拿旁人东西。”说罢亲手提了篮子,取了几枚馒头,上前去塞入前面几个年长的小童手里,道:“那里站的是知府大人,你们不必怕,是他送与你们吃的。”

  那群小童目露疑惑,低头你推我我推你,越发不肯上前。

  胤禩回头见那知州面上已然露出尴尬神色,忙亲手拿了一只馒头,紧几步上前塞进领头一个孩童的手上。

  孩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一窝蜂地抢光胤禩手里的提篮,揣在怀里。

  胤禩对着怀里揣了两个大馒头却不吃一口的孩童问:“怎么不吃?可是吃不惯?”

  那小童答道:“这是要留给家里爹娘弟弟的,晚上一家人一起吃。”

  皇帝远远听了,目露慈爱,上前问道:“你是家中老几?有几个弟弟?他们都乖不乖?”

  那孩童道:“我是大哥,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他们都还小,调皮得很,只会吃饭不会干活。”言语中却是浓浓的兄长自豪。

  旁边一个只抢了一个馒头的小童怯生生问:“大叔,还有吗?我家里也有两个弟妹。”

  皇帝一愣,直起身往后交代:“只要是吃的,让他们再去取来,有多少拿多少。”

  几个小童见状撒丫子飞奔回村子,很快带了更多小童一起往这边跑来,将侍卫手里拎着的馒头点心和米面团子全部搜罗|干净,又一窝蜂地跑回村子。

  皇帝远远看着孩童背影,缓缓道:朕不到江南,民间疾苦焉能知道。

  那知府登时冷汗就下来了,诺诺不敢应言。就是胤禩几个,也一时不好接腔。

  皇帝忽然又道:“晚上叫上老大几个,咱们一家人也一起用个饭。”

  晚间膳食却不似皇帝畅想的哪般父慈子孝。

  康熙说出门在外,不必讲究宫中那许多规矩,于是随口问了几个儿子白日下船,可有什么斩获。

  直郡王为长,最先开口,却是说他以为江南本该富庶,但今日便服上街,却看见路上多有乞丐流民,沿途打听,似有人对当地知府知州有所不满。

  皇帝不怒不喜,沉吟听胤褆将打探的见闻一一道出。

  胤禩默默吃一筷子五柳鱼肉,琢磨着这几日见过的沿途官员名单,如果自己记的没错,这里面知州刘启功是太子举荐的,两江布政使早年也曾是索额图的门生,衙门里盘根错节更不消说。

  皇帝听完胤褆回话,不做评论,反倒问:“老三老五老八,你们如何看?”

  胤祉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今日只去了淮扬楼喝茶,只是听读书人谈论今年朝廷增开科举选拔人才一事。置于乞丐流民,儿臣并未亲口询问过,不好做论。”

  胤祺更低调,表示自己虽然去了街市,但只去了玉器行与书铺为太后淘换小物件,并不曾留意其他。

  胤禩左右为难,轮到他时,只得硬着头皮道:“儿臣观今日稚童神色,似乎对刘知州大人颇为畏惧。不过历来百姓畏官府、教导孩童躲避身着官袍者也属常情,并不能以此仓猝作结。”

  胤祯咕哝道:“八哥你说太客气了,那刘知州一看就知不是好人。”

  皇帝丝毫不为小儿子口出狂言而不快,反倒饶有兴致地发问:“哦?你怎么看出知州不是好人?”

  胤祯非常靠谱地说:“他身形超过三尺宽,衬得那几个孩子就像豆芽菜一样。更何况八哥说了是知州给他们送吃的,他们反倒越发畏惧,儿子便知其中有门道。”

  胤祥琢磨了半天,发觉能说的话都被哥哥们说尽了,只得低头装作乖巧不乱插话。

  开头几个阿哥都自称儿臣,只有胤祯这里自称“儿子”。也不知是因为这个称呼更贴近皇帝今晚“家宴”的宗旨,还是皇帝对前头几个儿子遮遮掩掩的回复有所不满,康熙对小儿子越发和颜悦色:“难为你还留意了旁人脸色,可惜以身形外貌论人品,还太嫩了,要多像李光地他们学习学习?”

  胤祯心理腹诽一句:学李光地逢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吗?

  不过面上仍是恭恭敬敬应了声:“嗻,儿子知道了。”

  皇帝又扫一眼旁边低头听训的儿子:“你们几个也是,出来便该多看多学,不懂更要仔细学。只听自己想听的话,怕招惹是非就噤口不言,岂是皇子所为?”

  几个人齐声应了“嗻”。

  胤褆面色难堪,这个话题由他起,却朝着他没预见的方向滑过去。

  胤祉胤祺松了口气,两相不得罪再好不过,横竖被训斥几句也少不了几块肉。

  胤禩垂着头面色如常,不知在想什么。

  ……

  皇帝这口气一直憋着无处倾吐,在江宁时心血来潮检阅当地驻军,将江宁、苏州绿旗兵骑射较差者全部发送河工效力,总算出了口恶气。

  十五日,皇帝入住江宁曹家,御笔为明陵题“治隆唐宋”殿额,并且将修建明太祖陵一事布置下去。

  江宁织造的私人花园风景如画,专为迎驾而修建的别苑更是亭台楼阁处处独具匠心,忽而斑竹戚戚,忽而水榭楼台掩映其间,将江南苏杭风情悉数收罗。

  皇帝烦躁劳累的心在这短短几日之内得以舒缓,终于决定再次启程,前往视察黄河。

  这一次再度宣召于成龙,只为肯定靳辅之束水冲沙之法,并且乘船一路检视新埽,就修防诸事指示下去。

  之后銮驾未做逗留,径直沿水路回京。

  一路上皇帝闷闷不乐,时常对着两岸风景出神。

  胤祯又扭着胤禩读书下棋打发时间:“八哥你觉着是不是治河不顺,皇阿玛才如此忧心?”

  胤禩却在思索之后摇头:“我看不是,塞北事定后,朝廷重心自然放在南边。南边儿的事,可不止黄淮事务。”

  胤祯丢下一颗子:“八哥的意思,是官场?”

  胤禩也落下一子:“孺子可教也,果真出门能长见识。”

  胤祯观棋良久,负气投子道:“八哥也不让让我,下回不下棋了。闷死人了,还老输。”

  胤禩笑笑,一粒一粒将棋子放回棋篓:“不下就不下吧,走吧,咱们去看看能不能去底仓钓鱼。”

  ……

  皇帝回京之后,果然召开九卿会议,将江南百姓生计日益艰难的事与众人分说。接着皇帝唤出大阿哥,命他将自己所见所闻细细说与众人听来。

  胤褆按捺住兴奋之情,将自己探查到的事一一详尽道出:什么地方官私派豪取,或借端勒索以馈送上司,或将轻微易结案件牵连多人,故意拖延时间,索诈财物,但督抚对这些情况知情而不参劾,反将行贿官员荐举一类。

  九卿听了莫不面露惊愕神色。

  皇帝最后令九卿合议永革横派、严禁贿赂、察吏安民之法。

  这只是整顿吏治的一个起点,因为皇长子的参与有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而众人只要联想到苏州知州按察使都是谁举荐的,心头都不可避免地往某个方向猜测。貌似自从去年索额图致仕过后,就一直没被皇帝召见过?

  皇上终于看不下去了?

  六月,皇帝谕上:今后各督抚要正己率属,查参贪污害民官员,尽革积弊,不得仍前因循,如被纠参,督抚一并治罪。

  一波刚平,皇帝就令吏部将朝廷官员名册与俸禄悉数上报,一本册子拉开了皇帝裁减中央各个机构的序幕。整整一个月,陆续被裁减的满蒙汉藏大臣超过一百二十人。

  这个政令对还未来得及在各部安插亲信的年轻阿哥们影响并不大,但对于在朝中经营数年的大阿哥与太子二人却是沉重一击。

  毓庆宫里,太子控制不住地一巴掌将奉茶宫女抡在地上,热茶将宫女胸前烫得绯红。

  太子仿佛从宫女痛苦又不敢出声的隐忍表情中得到一瞬间的解脱,劈手夺过桌上的笔洗抡头浇上去。

  好好的小女娃,瞬间如被泼了污水的小母鸡一样瑟瑟发抖。

  太子忽然半蹲下来,用温和不少的声音询问宫女:“烫不烫?冷不冷?冰里火里的滋味很难受对不对?”

  旁边何从文见势不妙连忙上前跪在太子跟前:“太子爷啊,都是奴才们的错,您的手烫伤了那奴才们可是万死不辞。”说完连连对着太子使眼色。

  皇帝虽然借口使惯了老人儿要回了梁九功,但毓庆宫今非昔比,处处都有乾清宫的眼线。

  太子狠狠闭眼,末了站起身来道:“粗手笨脚的,以后不必再到内殿侍候。”

  何从文扯了那宫婢往外推,躬身道:“奴才这就去传太医。”

  太子一人呆在惇本殿里,抬眼看着墙上帝王亲笔题写的匾额,慢慢放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