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玄幻小说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八七八章 明珠城
  在苏锦的命令下,西北四路近十万民夫陆续抵达野驴岭扎下营盘,庆州以北的几座山岭成了原料采集之地,十万民夫挖石取木源源不断的利用水路和陆路将原料送往野驴岭堆积起来;与此同时,苏锦命人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京城及南方各地高价聘请泥水匠人,其中不乏精通建造的能工巧匠。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准备,苏锦正式在野驴岭挖下了第一铲土,掀起了铸造新城的大幕。

  苏锦对这方面虽然外行,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再者新城的规划并不大,在召集工匠中的精通者集中商议,并根据现有的财力和原料综合考虑之后,这座新城被暂定为以内中外三环环绕,辅之以东南西北中五厢坊市的结构。

  环线呈圆形,外环周长十五里,中环十里,内环五里,这种大小的城池,最多可容纳十万人居住,属于中小城市;由于新城的定位为商业集散中心,所以在东南西三面外环延伸至水道处规划了码头十余座,方便南来北往船只装卸货物。

  新城不设城墙,商业之城要的便是进出方便便捷,并不肩负御敌之责,当然这样一来城中的治安压力定然不小,没有城门的禁锢,来往之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不便管理。

  不过苏锦早有对策,他已经想好了办法应付;新城分五厢,每厢分数坊,而各厢均就近设立衙门,坊间设立分支,来往客商进入新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去衙门领取衙门盖章的公文,凭此便可在城中住宿吃饭行商,不然寸步难行;这便能大致控制住来往之人的身份和数量以及行踪。

  从中厢发散式的往外延伸出十二条宽阔的街道,以数字命名,最北方的为第一街,以此类推,直到第十二街,从图纸上看,整座城市就像是一座大的表盘,而十二条街道便好像是十二根指针一般;每条街都是商业主街,连接商铺货场集市等等。

  而商铺的建造,苏锦一律要求为砖石结构,摒弃夯土和木制,一来是为了整洁坚固,二来也是为了防火;每街之下挖暗渠下水道直通主渠排往城外,路面一律碎石柏油铺就,主街宽逾五丈,小巷弄可并行牛车。

  总而言之,绞尽苏锦的脑汁,后世能够照搬到这个年代的一些东西,苏锦都想办法运用到明珠城上来,而苏锦脑子里的这些奇思妙想也着实让跟在他后面负责各项工程的官员们感到不可思议。

  珍珠城四月二十八开始兴建,十万民夫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将土地平整挖基,三条环线和十二条主街很快便有了雏形,宝山炼油的沥青早已停止运往他处,在碎石铺好地基之后,柏油铺洒上去,干透之后主街和环线的建设便大功告成。

  环线和十二主街的建成便像是整座新城编好了主要的脉络,剩下来的便是在这些经脉四周细细织出图画,沿着街道建设坊市货场商铺住宅等设施是个织网的过程,甚是耗费时日。

  苏锦命李重在此督促着工程的进度,自己则抽出时间去大宋各地州府进行游说,柔娘等人精心彩绘了数十丈城市效果图,正好拿去展览,同时苏锦也摆出优惠的经商条件,以期招揽各地客商前来明珠城开设商铺。

  苏锦本来就是大宋鼎鼎有名的人物,各地官员早就闻苏锦之名日久,今见苏锦亲自吆喝人前去经商,均有些不解。

  按理说他是名符其实的西北王,降尊屈贵放下身段干这件事有些让人觉得不务正业,但苏锦有苦自知,明珠城已经前前后后花掉了近四百万贯的活钱,其他的一些自家投入的物资和精力已经不算在内了,而且后续的投入起码还要百万贯之巨,而这些钱都来自汇通银庄储户的存储之款;也幸亏有银庄在,应天和京城两地银庄每年有近三百多万贯存储款项进账,这几年来,存款余额高达八百万贯,苏锦光是建城这一次,便挪走了五百万,如果此时储户集体提款,苏锦立刻便要跳楼自杀了。

  官员们虽不解,但面子还是要给的,每到一处官员们都会召集当地商会的商贾们到一起,苏锦自然喋喋不休的推荐新城的招商优惠政策。

  而珍珠城的招商政策也确实优惠,首先一点,商铺免费使用一年,次年还想在此经商,可有优先购买商铺之权,或者是付租金;第二点便是税收的优惠,大宋官定税率虽因商品不同而不同,但大致在百取其二到百取其五之间,苏锦宣称,西北四路有皇上下旨同意自定税率之权,整体税率定在百取其一到二之间,从税率上便已经优惠了一大截;苏锦抛出的第三条优惠政策更是奇特,凡在新城经商满五年,且口碑上佳者,官府亲授名誉市民称号,并可荐其一子入吏。

  三条优惠之策从利益和面子上着手,确实有较大的诱惑力,苏锦了解商贾们的心思,逐利又希望不为人鄙视是他们普遍的想法,苏锦利用的便是他们的矛盾的心理。

  另外大多数人对于苏锦拿出来的那几张城市彩图很感兴趣,在图上看去,绿树成荫、街道开阔、商铺宽敞漂亮,给人以奇特的感觉,完美到让人不能相信;苏锦自然也看出这一点,诚挚邀约众人于八月间去新城游览,满意的当场便可签订协议领取商铺,不满意的恭送而回。

  经过三个月的建设,十万民夫和数万军队的挥汗如雨,一座崭新的城市屹立在西北大地上,苏锦率先带头,将路使衙门搬到新城,主官一来,其他属官和衙门也只能纷纷搬来,苏锦早已为他们预留的地方,中厢便是为衙门搬迁到此特意建造的。

  随着配套的各级衙门官署也纷纷搬迁而来,这些人的家眷护卫,也统统跟着过来。

  八月初,各地受邀前来的商贾们到达新城,苏锦亲自去码头迎接,领带着五六百名商贾环游新城,替他们当向导一一介绍新城的各项设施。

  这群人自进了新城嘴巴便没有合拢过,眼前的一切让他们觉得如在梦中,宽阔笔直的散发着奇特味道的宽阔街道,黑魆魆的路面踩上去感觉有些弹性,弄得他们举步不前,生怕陷进去。

  “苏大人,这路上铺的是什么?怎地一股怪怪的味道,还有些软和。”

  “这是柏油大马路,上面铺着的是一种叫沥青的油渣,别看你们踩上去觉得软和的,这种路雪天不滑,雨天不陷,晴天无尘,起码在十年内绝对不会变得坑坑洼洼,比官道好了何止百倍,不信你们可以试试。”苏锦笑道。

  有的商贾果然弄了桶水往路上浇,之后在上面拉着马乱踩,闹腾了半天也没见路面有什么异样,伸手摸摸,水是水,路是路,连个黑印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两不粘的东西。

  “这……真是神奇了。”商贾们目瞪口呆。

  “诸位随我来,神奇的何止于此。”苏锦得意洋洋,阔步而行。

  “瞧见没?道旁的两层小楼便是商铺,后面还有院子可做住家或者仓库,这些房子都是青砖青石砌成的,外边刷着白泥,漂亮不?”苏锦指着路边的房舍问道。

  “这……这是商铺?老朽还以为是官府衙门呢。”一名牙齿稀少的老者张大嘴巴,一脸的不可置信。

  苏锦笑道:“哪来这么多的衙门,都是给诸位准备的商铺铺面,可还满意么?”

  众人无言以对,苏锦也无需他们回答,他们的表情已经出卖了内心,根本无需回答了。

  惊喜还在继续,无论是街道边成排的花树的隔离带,还是每隔几十步便放置着的空的用来收集垃圾的大木桶,都让人感叹这座新城的与众不同,天色近黄昏的时候,苏锦一直没解释给众人听的路边矗立的木杆派上了用场;十几辆牛车满载风灯走近,将风灯点燃,用长挠钩一串串挂在木杆上,顿时昏暗的街道大放光明,众人行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宛如走在天堂之中,更是一个个惊叹连连,赞美之词毫不吝啬的脱口而出。

  随行之人有的倒也读过几年书,惊叹之余诗文墨水在腹中翻滚,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当众口占一绝曰:天地钟神秀,人力泣鬼神;天上云霄殿,地下明珠城。

  众人连声叫好,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