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都市小说 > 1979娱乐香江 > 001章:令东来
  港岛,明报大楼。

  一个看起来十六七岁穿着普通的少年人走了进来,他的身高大约一米七左右,面部线条十分柔和看起来既像是柔弱的少年又像是英气的少女,颇有些男女莫辨的味道。

  稍微打量了一会儿,十六七岁的少年人顺手拦住了一个明报的工作人员笑着问道:“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查先生的办公室在什么地方?”

  如是问了二三个人,搞清楚了金庸办公室的位置之后,他直接敲响了金镛办公室的木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他推门而入,正在伏案写社评的金镛抬起头来,见是一个陌生的年轻人,问道:“你是?”

  “查先生,我是一个小说爱好者,这是我写的一部小说,想请您过目。”他笑着捧着稿子放到金镛的桌面上,笑容腼腆,眼神中恰到好处的带着少年人应有的紧张和期盼。

  金镛眉头一皱,他写东西时很讨厌别人打扰。而且这种新作者的稿件,交给下面普通的编辑审就好了,若是人人写了稿子都找他,他岂不是得每天看稿忙死?

  金镛不善言辞,而且既然这个人已经把稿子拿来了,他也不好直接赶人出去。当下也不和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少年人说话,拿过稿子就翻看起来。

  金镛的眉头时紧时松,看了大概三万多字后,他在一张便条上写了几行字,然后将稿件和便条一起交给来人,挥手示意他离开。

  这是金镛的习惯,由于他口才不好,许多时候都写便条表达,连平时管理《明报》也是如此。

  年轻人接过便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穿越时空,立意颇为新颖,笔锋亦有良处。然情节艳俗不堪,望今后予以改正,君于小说一道大有可为。”

  肯定、不足、鼓励,面面俱到,果然不愧是敦敦长者之风。

  但这都是场面话,真正的意思是:你的小说有艳文的倾向,不符合《明报》的风格,所以本报不收此稿。

  年轻人没有在意,脸上更没有露出失落的神色,而是拿起稿子走出了金庸的办公室,走到门口时回头笑道:“谢谢了查先生,我们后会有期。”

  金镛一愣,随即礼貌性地冲着这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年轻人笑着点点头:“再见。”

  目送这个自己连名字也不知道的年轻人离开,金镛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他的小说有强烈的艳文倾向,虽然关键处点到即止,但《明报》早已走上正轨,是不会贸然刊登这种小说降低自己格调的。

  倪框在《明报》上发表的小说也有肉戏,但都是情到浓时的男欢女爱,跟那本小说上赤裸裸的爱欲有本质区别。

  何况今年初的时候,在《明报》连载十多年的《卫斯理》系列,出版了第一个单行本《老猫》,由此在港岛引爆新一轮的卫斯理热,《明报》借着这股东风,销量一度达到了15万份。

  黄玉朗见卫斯理大火,立即以千字500元的价码邀请倪框写小说,创下了香港作家稿酬的新纪录。

  如今倪框大红大紫,卫斯理系列的《连锁》在《明报》连载得好好的,金镛疯了才会换下倪框的卫斯理,转而刊载其他人的作品。

  走出了明报的大楼,年轻人仰起脖子深深的吸了口气,右手捏紧了自己的稿子和手上金镛写给他的便条,满不在乎的向着另一栋大楼走去。

  他的名字,叫令东来。

  当然不是那个破碎虚空的无上宗师,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也算是破碎虚空了。

  因为他是个穿越者,从2016年的华夏,穿越到了1979年的港岛。

  今天他跑到明报大楼来找金镛,其实并没有把自己抄袭的小说发表在明报上的想法。

  此时的《明报》有倪框等一批作家的稿件,《明报晚报》有温瑞桉等一批作家的稿件,两边的稿源都非常稳定,且销量不俗。

  《明报》不缺稿,香港有无数作家抢着把稿件送到《明报》刊登,更何况现在倪框稳定供稿,就算他令东来的小说写的再怎么精彩,难道金镛会把全港热卖的卫斯理系列从明报上拿下来,换上他的小说?

  别想了,这根本不可能。

  他今天来,只不过是想要见见金镛这个人而已,如今人见到了,金镛所写的便条拿到了,令东来的目的也达到了。

  至于他的小说,《明报》不要,有的人恐怕会抢着要。

  七十年代是香港报纸最繁荣的时期,巴掌大的香港半岛,竟然同时拥有近70家报纸。经过激烈的竞争和优胜劣汰,香港报纸到1982年只剩下55家,1997年只剩下38家。

  按照此时香港的人口与报纸总发行量来计算,差不多每两个半香港人就会购买一份报纸,这个数据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如此多的报纸,如此激烈的媒体竞争,令东来手里有一部好的小说,又怎会担心卖不出去?

  散着步,令东来一路走到了《东方日报》的大楼前。

  在香港,就《明报》、《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这三家报纸的销量最大,你追我赶的轮流坐庄“报纸销量冠军”,每期的销量都有十万份出头。

  这段时间《明报》由于卫斯理系列的再度火爆,销量一度突破15万份,让《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大为头疼。

  尤其是《东方日报》,这家报纸经常自称香港销量第一,此次连续几个月销量被《明报》压着,恐怕此刻《东方日报》的总编正是着急上火的时候。

  《东方日报》的总编叫做徐继新,五十岁出头的模样,当令东来敲门进入的时候,他明显愣了一下。

  “我有办法提高《东方日报》的销量,让你们压过《明报》。”令东来走进总编办公室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令东来很清楚自己既没有名又没有权,想要引起徐继新的重视,非得先声夺人不可,所以一见面,他就冲着徐继新放了一颗又大又亮的大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