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都市小说 > 孀喜临门 > 第三十四章 宁家庄厨房,八卦者的天堂
  “冰块府里就有。”张师傅道:“要是需要的话,可以让人取一些来。”

  “这道点心做起来有些烦。”赵雪道:“不过做出来,小姐们应该会喜欢的。”

  赵雪把桂花芝麻糯米冻糕的制作过程和张师傅说了一遍,张师傅一边听一边点头,最后道:“我明天就让人取冰块过来。”

  等到第二天,张师傅果真让人取了冰块过来,张师傅担心他自己做不好,还把赵雪唤到身边看着。

  这时正是要做午饭吃的时候,厨房里正忙碌着。只是赵雪被张师傅唤走红娟她们倒没什么意见,只是会时不时的朝她们那儿看过去,看赵雪到底在一旁帮忙做些什么。

  张师傅照赵雪说的,将蛋黄和蛋清分离,然后将蛋黄加入牛奶中打匀,然后一边搅拌一边撒糯米粉。就像赵雪说的,糯米粉要分几次撒,撒的时候还轻轻搅拌着,不让它出现气泡以及粉团。

  之后,再在加了蛋黄糯米粉的牛奶中撒桂花糖,白糖,搅匀之后撒上芝麻,放到蒸笼上蒸。

  赵雪在一旁提醒张师傅,现在应该打鸡清了,然后将一部分牛奶加入蛋清和桂花糖搅拌,再将另一部分牛奶盛在碗里放在加了清水的锅里加热,等到牛奶烧热之后,在把加热过的牛奶倒进有蛋清的牛奶之中搅拌。张师傅一边搅拌一边看着,见牛奶中果真有了絮状蛋白凝固物。

  然后再将蛋白液体倒在蒸好的蛋黄之上,放在一起蒸熟直到蛋白牛奶糊凝固。

  蒸熟之后在做好的牛奶糯米糕上撒上芝麻,然后放在一边晾凉,之后再放到准备好的冰堆里冰冻。

  赵雪说的法子张师傅起先听了很高兴,后来他就觉得不太可行,临走之前带了一小罐牛奶回家去做实验。

  回家后他照着赵雪说的去做,做出来的牛奶糯米糕远比不上今天做的,但他至少确定赵雪说的是可行的了。

  只是,赵雪怎么会做这种点心?

  张师傅心里有疑问,鸡蛋也就算了,要知道牛奶可是稀罕物,宁家庄养着牛专门挤奶用倒还好说,像赵雪那样的人家,又怎么会做这样的点心呢?

  张师傅觉得困惑,面上却不显,他又做了几道拿手糕点最后让红娟她们送过去。

  三小姐看到这道点心果然很高兴,墨葵送点心碟子回来时将康雅小姐夸这道点心的话转述了一遍,并告诉张师傅过两天请王小姐过来就要这道点心,并让张师傅在这两天再想想看还能不能做出其他点心来。

  张师傅自然满口应承,等送走墨葵后,他终于松了口气。

  看着在一旁聊天聊得正欢快的赵雪,张师傅有些后悔了。他昨天给承诺给的太快,难道真的要把这赵雪弄到自己身边做事?

  张师傅仔细掂量着这事,赵雪觉得背后凉凉的,回头一看,周围正常的很,是自己多心了。

  赵雪继续和勇安媳妇她们说着话,现在坐在桌边的除了正在打络子的勇安媳妇和苗婶子,还有子叶和红娟,五个人围在一张小木桌边,看着略显拥挤,却也显得亲热。

  苗婶子是故意把红娟和子叶唤过来的,都在一个厨房做事,难道真的就天天跟仇家一样对着?她想趁这次机会让红娟和赵雪的关系缓和一些,别整天互相唱反调。

  昨天那事后来勇安媳妇和苗婶子说了,她知道赵雪对宁家庄情况不熟后,就趁着这次闲聊的功夫好好和她说道说道。

  宁家老太爷赵雪以前就听说过,这位老爷子回宁家村五六年就把村里人生活水平上提了几个层次。

  首先就是村里那些茶叶,宁老太爷原先置办的产业里就有茶庄,他回来后管家向村里人收购茶叶,收购的价钱比原先多了一倍。茶叶利润很大,可能到茶农手里的钱并不多,宁老太爷这么做,立刻得到村里人的好评。

  而且收茶叶的事他请了里正出面,说了只收宁家村里人的茶叶,严禁宁家村人帮其他村人卖茶叶,这样关起门来是宁家村人自己的事。

  宁家村人很团结,村里的里正很公正很受人尊敬,这一点赵雪是见过的。宁远山去世不久,里正前来表达悲痛之情后,接着就和赵雪说以后他们家不用再向村里公中交任何费用了。

  然后里正又对宁远山家的茶叶采摘地进行了调整,根据赵雪的意愿,他划了一块离宁远山家近而且比原先茶树范围大一倍的茶叶种植地给赵雪,最重要的是她还不需要交茶叶采摘费。

  除了茶叶之外,宁老太爷对村里另一个贡献是发现了瓷矿。

  宁老太爷自然不会去挖瓷矿,可他从府里长工那儿知道了瓷矿所在。宁家村北边出土的瓷土细腻耐烧,是上好的瓷土。他托人送了一部分瓷土给相识的官员试烧,之后上报朝廷,宁家村北边那一带的瓷土成了御窑专矿。

  比起越窑专矿带来的荣誉,采矿所需工人对宁家村人来说是更实在一些。宁家村山多地少,有一部分人送去县城做学徒学手艺来养活自己,还有一部分就面临被送到其他地方谋生的命运。

  而北边村落矿窑的存在解决了这个问题,那瓷土能挖多久大家都不知道,但至少村里有一批年轻男子是去那里做事挣钱养活家人的。

  “老太爷现在是回村了,性子也收了不少。”苗婶子道:“以前在京城的时候,他可风光了。以前外头人怎么说他来着,对了,是名士风流。”

  苗婶子在一旁说着,赵雪仔细听着,苗大婶说的和她之前听说的所差无几,只是更详细些罢了。

  名士风流,自古名士真风流,不论出生贫贵与否,那股风流劲是挡不住的,宁老太爷就是这样的存在。据说当年宁老太爷家也是富贵的,后来家道中落,宁老太爷在家埋首苦读,终是考的举人获得上京赴考的机会了。

  只是宁老太爷家里剩下的银钱实在不够他去一趟京城,最后还是里正从村里公中拿了一笔钱给他做路费,这才让宁老太爷见识到京城的繁华。

  天子脚下自然是比其他地方昌盛富贵,可是花费也高,那些路费也真只是路费,刚到京城的老太爷两手空空,剩下的钱大概只够买几个包子了。

  最后,宁老太爷撑起了个小摊子,在摊边卖画为生。运气好的人走到哪儿运气都好,没钱上京赶考,自有人前来送路费。在京城卖画,最后卖的名声鹊起,人人都晓得京城有个叫宁选的书生,画的一手好画,连瑞王都颇为赏识。

  之后宁老太爷中了进士,虽是后几名,但毕竟考中了。谋得了官职,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苗婶子说宁老太爷不适合做官,他画的画远比他做的官要出名的多,先帝赏识他也是因为他那一手好画。赵雪却不太认同,对当时的老太爷来说,做官是主业,画画才是副业,,也许宁老太爷主业做的并不好,但能让副业带动主业,这也是一种本事。

  后来新帝登基,宁老太爷的画又得新帝赏识,一时风光无二。而且宁老太爷年轻时颇有几分傲气,名士风流的传闻也渐渐传开了。

  可到后来,宁老太爷扯入朝廷纷争中,与瑞王等人同属革新派,最后被贬官。贬到其他地方后宁老太爷终于厌倦官场,辞官回宁家村颐养天年。

  苗婶子说的认真,赵雪她们听得入神,就连这些事听了好几遍的红娟子叶,再听宁老太爷当年的事迹依旧觉得心潮澎湃。

  “现在老太爷过得也还好吧。”赵雪想起之前的传闻,问苗婶子道:“我听他们说,老太爷一幅画能卖上百两银子,这是真的吗?”

  苗婶子点头道:“几百两银子随便卖,老太爷的画赠人的多,出手卖的少。真的拿到外面卖,几百两银子跑不掉的。”

  赵雪听后心里一阵感慨,看来学门技术傍身真的很有必要。

  “你们是后头过来的,没见的过府里富贵的时候。”苗婶子道:“以前在京城,宁家庄的厨房都有三个。”

  赵雪听后觉得奇怪,问道:“怎么要这么多?”

  “以前大厨房是厨子们给老爷夫人们做饭的,小厨房是做点心的,还有一个厨房是专给底下人做饭的。”苗婶子继续道:“可不像现在这样,全都挤在一块儿。”

  “我刚来的时候,府里还有两个厨房。”勇安媳妇想起以前的事后,笑道:“后来二老爷来了一趟,就变成一个厨房了。”

  “二老爷节俭。”苗婶子见赵雪听的迷茫,解释道:“宁老太爷除了现在在家的大老爷和嫁到县城里的三姑奶奶,还有两个儿子。”

  苗婶子说的三姑奶奶就是瑾小姐的娘,宁老太爷贬官没多久,她就带着瑾小姐和丈夫和离了。后来宁老太爷将三姑奶奶还有瑾小姐一起带回了宁家村,没多久就做主让三姑奶奶改嫁了。

  想起三姑奶奶,赵雪不仅有些庆幸,她运气好,穿越的这个时代民风开放更似盛唐。正因如此,回到宁家村的三姑奶奶改嫁才会这般无压力。要是到一个民风保守的时代,她活着会很辛苦。

  苗婶子和赵雪说,宁老太爷虽然回来了,可还有两个在外做官的儿子。二老爷任期满了换到其他地方做官,路过晚阳县正好看望宁老太爷。他对宁家庄厨房人多事杂这一点很有意见,后来宁老太爷就将两间厨房合为一间,精简了厨房里的人事。

  二老爷为人比较较真,相比起来,苗大婶口中那个大老爷更近人情一些。

  “大老爷以前也是做官的。”苗婶子道:“可后来老太爷辞官了,他也跟着回来了。”

  苗婶子见赵雪很有兴趣的听着,继续道:“大老爷辞官是为了尽孝,身为家里老大,回乡孝敬爹娘也是应该的。”

  苗婶子见几个媳妇姑娘听了这话都在深思,朝四周看了遍,压低声音道:“也有人说,大老爷回乡是因为官场难混,他吃不开写信给老太爷,老太爷喊他回来的。”

  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赵雪这般想着,苗婶子又将话题移到几位少爷小姐身上。赵雪这才知道大少爷、三小姐、四少爷都是早逝的大夫人生的,大少爷性子顽劣,三小姐比较挑剔,四少爷年纪尚小,颇讨人喜欢。

  二小姐是魏姨娘生的,二小姐虽生的花容月貌,却体弱多病,让人觉得有些可惜。

  还有在府上住着的瑾小姐,瑾小姐虽是借住在宁家庄,但待遇却不比其他几位少爷小姐差。三姑奶奶曾让瑾小姐搬去她新家一同住,最后被她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