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晚上宋嘉想给陈川打电话拜年,结果拿起话筒想了半天才发现自己没有陈川家电话号码。
他怏怏不乐的挂上话筒,大姐李君珉凑过来问:“嘉嘉怎么不高兴哦?”
“没有。”宋嘉扑到姐姐身上撒娇,李君珉大宋嘉十二岁,从小就疼爱小弟,此时弟弟扑过来她赶紧一把接住,捏着宋嘉鼻子逗他:“这么大的人了,还要跟姐姐撒娇。”
“我是最小的。”宋嘉被姐姐捏着鼻子,瓮声瓮气的说。
大他七岁的二哥李君源嘲笑说:“再过一百年你都是最小的,那时候你还不是要撒娇。”
“李君源!”宋嘉一脚踢过来,他向来和哥哥姐姐都是没大没小,高兴了就闹成一团。
李霞走过来喊了一声:“宋嘉!你给我老实点!”
宋嘉做了个鬼脸一溜烟藏到大姐身后去。
李君珉笑着说:“姑妈,没事没事。”
李霞也笑了,看见宋嘉从李君珉身后探了个头出来做鬼脸,她作势要过去,吓得宋嘉又缩回去。狠狠瞪了儿子一眼,李霞说:“你们这些哥哥姐姐就是惯他,看他现在没老没少的样子。”
李君源笑眯眯的说:“反正都是最小的,是不是嘛,”他朝宋嘉挤眉弄眼,“嘉嘉?”
碍于老妈在场,宋嘉只好送了个白眼给狐狸二哥。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里,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一个山间破旧的农家里,陈川也坐到了老旧掉漆的四方桌边,他的父亲陈爱国小心地扶着依旧痴呆懵懂的妻子在儿子的身边坐了下来。这个终年劳作的男人露出了难得满足和煦的微笑——桌上八大碟四凉四热,鸡鸭鱼俱全,家人团聚(陈川将姐姐的遗像仔仔细细地擦干净放在了桌子的一边),在这个脾气暴躁寡言少语的中年人看来,如今就已经很好。
陈川将一对红蜡烛插在当作底座的白萝卜上,然后将点好的香递到父亲手边:“我把纸钱准备好了。”少年平静地说:“晚上还要点鞭炮吧?”
陈爱国沉默地点点头,他接过三支香,带着同样举着香的儿子走到供桌前,父子俩磕头上香,陈川听到他父亲喃喃着祈祷来年万事顺利,家人身体健康,还有,“保佑陈川读书好,成绩好,身体好,考个好学校,当干部。”
陈川跪在父亲身后小声嘀咕了一句:“我又不想当干部……”
陈爱国回头瞪了他一眼,“一天到晚只晓得乱说。”中年男人训斥道,他还想说更多,但明显露出了克制的表情——这是一年一度的除夕,老话说,这一天不能骂孩子,更不能打孩子,不然孩子来年整年里运气都不会好。
最后他只是露出一个严肃到刻板的神色:“你还小!”陈爱国站起来,等随后起身的陈川站好之后又弯腰用粗大的手掌拍打儿子裤子上的尘土,一边念叨:“不当干部,你想当啥子?当干部好!吃皇粮!”男人直起腰训道:“你现在不懂事,还小!”
他带着儿子向屋外走,路过妻子身边时顺手给妻子碗里夹了块烧白,粗声嘎气地嘱咐她说:“你快点吃,饭要冷了!”将另一块软糯的烧白塞进儿子嘴里,又继续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要好好念书,要踏实,不要一天到晚想精想怪……”
陈川一边咀嚼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父亲的训话,心思早就飞到所剩不多的寒假上去——初中同学和他约好了要去赶集,另外他也想再去走走亲戚。
陈爱国小心地点燃了火盆里的纸钱,晚间风大,他不得不侧过身挡风才能顺利打着火。陈川给父亲打下手,将更多的纸钱扯散扔进开始腾起火苗的盆子里。
很快,微小的火苗就翻腾起半人高。父子俩不得不站开些以免被火燎到。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少年青涩稚嫩兴奋的面孔。而稍远一点的地方,他的父亲扯开嘴角,露出一个极不明显的,带着几分僵硬的微笑。
夜色已浓,电视里传出响亮热闹的音乐声,父子俩等待火盆里最后一丝火苗熄灭之后回到饭桌前,生病的母亲早就回到昏暗的卧室像往常一样坐在藤椅里抱着女儿的相片,陈爱国进屋给妻子披上一件厚外套,注视着妻子呆滞的面孔,中年人叹口气念叨一句:“生病要好。”
不知哪里放起了鞭炮,寂静的晚上噼里啪啦的声音传得很远,陈川在叫父亲出去吃饭,而电视里正演着卖拐。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
时间倒拨几个小时,几十公里外的县城里,宋嘉外婆家也是一片欢腾热闹的气息。
晚饭的时候宋嘉把屋子里的亲戚看了又看,仍旧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他扒了口饭,有些奇怪地问坐在身边的母亲:“三哥哥呢?”
在座的大人脸色都有些不自然。宋嘉母亲李霞脸色变了变,夹了块鱼肉放到儿子碗里,示意他不要再问。外公李茂慎则把筷子往桌上猛地一拍,脸一沉:“吃饭!哪点来这么多话!”
外公的黑脸成功的震慑了宋嘉,他乖乖闭上嘴巴。
席间的气氛怪异起来。大人们努力地说笑,但谁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尴尬和僵硬。宋嘉实在是受不了,象征性地再吃了几口就嚷嚷着喊吃饱了,然后站起来丢了个眼色给二哥,大姐李君珉因为和大姐夫坐在一起,无法抽身,只好用眼神示意二弟李君源不许跟宋嘉乱说。
“三哥哥怎么不在?”一出门宋嘉就问。
李君源有些为难。大人专门嘱咐他不要告诉宋嘉。但是宋嘉死缠烂打的架势他向来头疼,想了想李君源含糊地说:“你去问姑姑嘛。”
“我妈妈保证不会告诉我!”宋嘉肯定地说,说完他盯着二哥又是紧张又是怀疑地问:“是不是三哥哥出事啦?”
“大过年的,小娃儿家家的不要乱说。”李君源皱着眉头看了宋嘉一眼。
“那你告诉我。”
“我跟你说那你不许再去找大人问。”李君源举白旗投降,但他还是要给冒失的小弟打预防针:“也不许说是我跟你跟你讲的。”
“你快点说嘛。”宋嘉赶紧点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你三哥他说,”李君源叹了口气,“不想回家工作了,打算跟着几个朋友在北京创业。”
宋嘉迷惑地眨眨眼睛,“挺好的呀。”正处少年的他完全理解不了这件事的严重性,他倒是很为兄长的勇气骄傲:“三哥哥好厉害!”
李君源苦笑一声,他看着宋嘉不解的眼神,却不想多说什么。他掏出一根烟点上,抽了几口,尼古丁苦涩的味道很快在口腔中弥漫开。想了想李君源还是决定给小弟弟解释几句:“伯父已经在准备给他介绍工作了。”
“那也没什么啊。”宋嘉低声嘀咕,他很有几分埋怨长辈的意思:“三哥哥只是说不回家工作嘛,这也不是什么多大的事啊……为什么家里就这么生气啊……”
不是什么多大的事。
李君源吸了口烟,吐出一个不成形的烟圈,他在烟雾缭绕之中沉沉开口:“过几年伯父就要退休了,君源不想回来,那谁来接伯父的班?”
“但是三哥他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吧?”宋嘉在二哥逐渐严肃起来的表情里不服气地争论道:“三哥也是大人了,他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难道还得听别人的啊。”
“那是他爸。”说完这句话李君源看着仍旧一脸不服气的宋嘉哑然失笑,在阳台上找了个板凳坐下来,他自嘲一般笑笑,:“我也是,和你说这个干什么。”
这是年纪尚小的宋嘉根本无法理解的东西。当时某些事业单位从不对外招收职工,通常人们习惯让子女接自己的班,这些家庭通过一代代人将单位彻底地同家族联系起来,许多人的一生都和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在附属医院出生,在大院里长大,在附属学校念书,和同一个院子里的邻居或者同学结婚,几十年后他们的孩子重复这段经历,想要改变的人会被认为离经叛道,甚至被家庭和朋友疏远。
但李君涵——也就是宋嘉的三哥并不满意这样的生活。平稳,乏味并且无聊。这个成绩优良在北京念书的年轻人不甘心早早地被一种早已经变成框架的生活束缚,他决定选择和父辈完全不同的人生,并且对父辈珍惜异常的工作呲之以鼻。
他决心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靠自己开创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为此他和父母大吵一架,连春节也不愿意回家。
宋嘉靠在二哥的身边,夜空中已经炸开了五颜六色的璀璨烟花,少年注视着将整个夜空照得发亮的美丽景象,眼底全是迷茫。
新的一年近在咫尺,旧的时代和旧的时光似乎已经被抛在身后。但这一切起码在当时还很少被人所察觉,在这个平静的小县城,旧日的一切顽固地盘踞,但这也到了最后的关头——仅仅几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了大城市,艰难但是坚强地在城市里扎根生活下来,小县城里的父母甚至学会了用视频语音和子女保持联系。
新的时代,终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