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一旦全面铺开小学教育现有的读书人根本不够全国小学瓜分的更不用说能教数学、物理的高端人才了。
对于张韬来说现在扩编的政府系统虽然缺人但也没到运转不下去的地步只是改革的速度受到了影响所以他巴不得那些考中秀才的人先去当个教师。而姜田对专业人才的渴望十分迫切如果不是国子监与海军研究院的人都有大用否则他早就去这两个地方拽人了。
不过太子驾到让他有了一个拉大旗做虎皮的机会他的想法是让张环和自己演个双簧做出一个礼贤下士、四民平等的新朝新气象。
“这”听完了这个计划之后吴远犹豫了一下:“这莫不是本朝的立木赏金?”
“没错1姜田毫不避讳自己的意图“只是这个计划能否成功全看环儿的演技如何以及是否真心认可此计了。”
说罢姜田看向张环因为要考虑保密所以田虚海并不知道姜田和同学们正背着自己开小会如果他知道了姜田的计划守旧的文官势力那边还真有可能从中作梗。
张环并没有过多的犹豫马上就同意了姜田的安排。他从小虽然很少和张韬在一起生活但是张皇帝向他灌输的可都是后世的平等精神所以别人担心他是否能发自真心的执行计划的问题反倒是最不用考虑的。而且他对姜田的计划表现得十分兴奋从一个青春期男孩的角度来看一直待在深宫里不能出门才是最痛苦的。
至于这位姜先生怎么利用自己的身份他对此到不是很在意在他眼中反正自打认识了姜田整个生活都变得很不一样了他很期待是不是还能变得更有趣。
对于姜田来说招不怕旧只要能管用就行当他将这个临时起意的计划和盘托出并且让众人帮着一起参详的时候究竟能发展成什么样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反倒是计划之外的人敏锐的意识到了事情的关键。
来为这几个人上茶的孟大丫偶然间听见了姜田的打算之后就在留意其他人的表情果然看到了自己预想中的画面。按说商谈这种事情的时候她应该回避可看到了欲言又止的吴远和宋懿以及正在兴头上的姜田她只能在心里叹了口气。
吴远看孟大丫没有离开本想借机转移话题好提醒一下正有些忘乎所以的师徒二人。可当他发现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女人正在仔细聆听的时候便本能的警觉了起来。
听了一会的孟大丫终于等到那俩人说的口渴端起茶碗喝水的空当插嘴说到:“自京中一别可是许久没有见到太子殿下了说出去都没人信谁能想到堂堂当朝太子竟如此的平易近人能和市井小民相谈甚欢不知道的怕还以为是故意做出来演给别人看的呢。”
别看孟大丫乐呵呵的说了这么几句恭维话说完便告退离开了但听了她的话之后在座的几个人却笑不出来了姜田当然知道这个聪明的表姐在提醒自己。而吴远他们却已经对这个未来的师母刮目相看。
过了好一会姜田回过神看着自己的学生们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计划太理想化了完全忽略了这个时代的现实情况以至于作秀的成分太明显。
“看来我的计划还要再调整一下”姜田想了想说到:“反正还有时间你们先按原计划忙去吧我再想想该怎么办。”
接下来的时间里太子殿下依旧按照原有的安排参观天津的皇庄作为未来的皇帝去自己的私田里转悠一圈也是应该的而且为了向太子灌输耕读传家的重要性田虚海就必须陪同前往。
虽然田同学自己也知道传统的耕读模式已经走到了极限并且因为姜田初步讲了点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他很清楚传统治理模式的存在原因是生产力的限制一旦有了更高级的生产力现有的生产关系自然就走到了尽头。
而姜田和张韬一直在做的就是发展新的生产技术摆脱现有生产关系的束缚最终建立新的制度。听起来有点绕嘴说白了就是砸碎万恶的旧社会建立一个美好的新社会
作为少数听过政治课的人田虚海深知这个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逆的你只能顺应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可是他自己看的明白是没有用的在他从小长大的这个圈子里在他所处的这个阶级里没人愿意听他的解释。
所以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与自己的封建家庭划清界限?不可能至少现在的他还能从这个家庭中获得许多助力并且作为少有的“通晓”新学的年轻一辈他也是很受重用的。
于是田虚海就这样夹在新学改革派与传统守旧派之间做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左右逢源的中间派却不知这等于在两边都无法获得绝对的信任。如果不是太子的伴读之中只有他这一个清流良家子恐怕现在就已经被搁置一边了。
张环虽然醉心于科学但本身心智还未成熟且张韬和姜田有意不让他表露出政治倾向这其实是对他的保护也是在图穷匕见之前维持表面稳定的必要手段让保守派有种还有希望影响未来皇帝的错觉。
因为公务繁忙视察皇庄的时候姜田并没有跟着一起去这就给保守派留下了操作的空间。于是当张环站在田垄边亲切的询问劳作的农民是否能吃饱穿暖的时候除了听到对皇恩浩荡的歌功颂德之外还听到了这几个老农名对未来的各种担忧。
“启禀殿下”一个长相很典型的老农向张环行礼:“要说草民这辈子就属这两年过上了好日子虽说依旧是佃户但给皇家当佃户就是不一样这两年不仅以前的捐派没有了就连丁税都不用缴了!手中也有些余粮了听说本地的父母还要让所有的孩子们都去上学这可是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啊1
这几句话也算不上是奉承毕竟大伙都看在眼里最明显的是这些农民脸色红润了一些显然是能吃饱饭的。跟随视察的皇庄管事也是满面红光的心说这老头果然会说话。
“可可是”就在大伙以为就此作罢的时候又听老人嘀咕起来:“这孩子都上学了家里的活计就没人干了。等小子们都长大了之后要是皇庄里没地可分了他们还是只能分老儿我租的地到时候就算打的粮食再多也不够吃的。”
“老老丈不必杞人忧天一切自有朝廷和陛下做主。”皇庄的管事明显是把老东西、老不死的之类的词给咽了下去当着太子的面只能说的文明一点。
可老头的担忧也不是多余的毕竟千百年来这种事情一直在轮转。皇庄不可能无限制的吸纳人口早晚会出现人多地少的矛盾尤其这里还是天津皇庄的土地有一大部分是当年卫所里的军田明朝的军屯制度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大伙心里都清楚。
张环得到了自己父皇和老师的双重叮嘱千万不能随意的解释政策或许愿以免落下口实对自己不利。所以他也只能说一些万金油的回答。
“这位老丈且放宽心朝廷定然不会对此置之不理等本宫回京之后定会禀报父皇定下一个万全之策。”
见太子对自己和颜悦色的老人的胆子也大了一点除了连连歌颂太子仁德之外紧跟着说出了最关键的一句:“当今朝廷不是前明那般昏庸定能为我等小民指条明路如今政通人和每年交了公粮换了租用农具的钱还能有点盈余许过上几年老儿我也能在皇庄之外置上几亩薄田给儿孙留点家当1
这看上去很美好的愿景一下子让陪同的吴远警觉了起来皇庄的佃户究竟是皇家的私奴还是自由之身这一直没有个明确的说法很明显有人要用这一点做文章。
听老头这么一说其他的官吏和皇庄的管事却连忙随声称赞了起来看上去就像是怕老人再说错话便赶忙打发走了。
在整个过程之中田虚海并没有说话只是偷偷的观察着众人张环似乎是没有发现这里的问题但是再一看吴远这家伙果然是嗅觉灵敏轻轻的皱起了眉头同样是七窍玲珑心的俩人就这么对视了一眼便不约而同的转移了目光。
于是整个视察期间田虚海都没有发表什么评论直到视察结束回到姜田的衙门里陪同的官吏们都走了之后他才主动的站出来问张环:“殿下学生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因为是当着吴远、宋懿、刘宝铠这些同学的面发问他已经做足了坦荡直言的姿态张环也只能回答:“田兄与我有同窗之谊不必如此客气。”
田虚海也不矫情直接张口说道:“今日田间那老者所说之言窃以为是有人教唆1
他这话一说出来所有人都为之一振吴远虽然有所怀疑但是没想到田虚海会直接挑明不过紧接着他又说到:“依在下观之虽是有心之人教唆但也能看出此地的人心所向恐也是那老人的肺腑之言。”
中国老百姓对土地的执着那是刻进骨子里的基因就算在21世纪房地产的价格也在左右着中国人的神经这个时代那些地主出身的官员们不会不理解农民的这个终极愿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要做个地主!
这几个人都听姜田讲解过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更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民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垄断这个时代的最有价值的生产资料学习过其中关系的田虚海没法装糊涂更在内心中鄙视那这个暗中操作的人。
吴远知道此时的太子不能表态于是主动问到:“怀古兄何出此言啊?”
见假太子替真太子发问田虚海也乐得和他一唱一和的说:“本朝自立国始收拢无主之地与流民这才有了遍及各省的皇庄后无家可归的伤残军人、前卫所的军户也多在其中然皇庄之地归皇家所有欺上的佃农理应也算是皇家的家奴所以便未缴过丁税。摊丁入亩之后丁税改为田税可皇庄的田税含在佃户的地租之中那这佃户究竟算是自耕农还是家奴?
成平日久之后必然是人丁兴旺那老者担心以后人多地少想置办皇庄之外的土地留给儿孙这本无可厚非但他们身份未定这田税该皇庄收取还是本地税司监管?且田税已经改为累加计算他若是有几个儿孙最后必然分家那他现在佃种的皇庄土地能不能分?
如果另购新田并入皇庄可皇庄的田税不是累加制如此一来必然有人觊觎这免税之策前明那般投效士林豪族的景象必定重演所以朝廷是否视皇庄佃户为家奴便至关重要1
也稍稍想通了关节的刘宝铠紧接着问到:“你的意思是说认作私奴这便是前明地主家的家奴会有人挖空心思的也弄个佃农的身份如果不认好处大打折扣皇庄之中的逃奴便会同前明的军户一般越来越多?”
“正是1田虚海肯定的回答:“这也是新税法中的漏洞所致。”
张环其实早就听明白了而且他也早就听姜田说过这方面的事但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依田兄所言该如何处置?”
田虚海抖了抖衣袖知道该自己发挥的时候到了:“依草民愚见普天之下莫非皇土除已有地契之地皆应划入皇庄管辖今后不再发放新的地契新开垦之地可免除一定税金但不可继承如此一来除了少量的自耕农余等皆为佃农”
“田愈这老家伙应该庆幸自己生了这么聪明的一个儿子。”姜田在听了田虚海的主意之后就给了这么一个评价。
吴远对此却不以为意:“这看似两全其美的办法其实动机不纯且必然会引起天下农户的抵制在昏聩的玩命或可兴风作浪一番放到如今的天子眼中只能是暴露心机的自作聪明。”
“话也不是这么说。”刘宝铠听了半天也终于开窍了:“如今我等皆无官身说了什么都可一笑置之只要不是大逆不道之言任谁也不能揪着不放大不了就说是年少轻狂思虑不周也就过去了。”
“所以才说他是聪明人啊1姜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反正也不用负责当然是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能得名不成还是能得名成与不成先刷个存在感何乐而不为?
而且他看的明白防止出现大地主就是现阶段最主要的内部矛盾听过我讲的政治课之后谁都知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更能让一个阶级兴起或消亡尤其是我正大规模发展第二产业的时候大地主们若是不做点什么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张环听了点点头:“先生讲过第一产业的生产资料是土地现在的耕种技术下最主要的生产力是人对方当然要围绕着这两点做文章。可是先生也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有没有可能调和这个矛盾?”
“能1姜田肯定的说到:“其实现在就已经呈现出这种趋势所以田怀古提议兼并天下无主之地也是明白这是大势所趋。”
凭借着农业技术的提升尤其是肥料的使用使得宋朝获得了更多第二、第三产业人口后来才有了大宋的经济繁荣在姜田原来的时空也正是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工商业才造就了生产力第一的世界工厂。
那姜田在这个时空里有什么办法解放人口呢?目前还无法生产出任何一个品种的化肥没有肥料的支持就只能在生产工具上着手这也是宋老头的科学院里关于农业技术研究最多的内容。
根据史料记载明代因为鼓励开矿冶炼哪怕是明朝经济最低谷的时候咱们的钢铁产量都是世界第一可是因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些钢铁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整体上钢铁的价格还是居高不下。
而北伐期间张韬为了保障军械供应命宋应星改良炼钢技术并大规模普及高炉冶炼(土法小高炉)使得这个时代钢铁产量仅江南几省就达到了前明全国的产量。现在更是增长到了以前的两倍达到了接近三十万吨的产能。
这么多的铁如果不找个好的销路整个行业会产生过剩性的萎缩铁价也是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于是姜田就想着怎么利用好这些钢铁来提高农业水平。
姜田的做法就是改良并普及新式的铁制农具其实这件事张韬以前也在干毕竟论起种地的水平十个姜田也赶不上一个张韬可就算新式农具已经很廉价但大量的小农还是买不起而大地主又不用自己采购农具。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而姜田采用了另外一种办法他来到天津发现这个情况之后便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批纯铁打造的新农具然后在皇庄挂牌出租价格低廉之外还负责维修。没钱没关系可以先赊账然后秋收再算人手不足没关系自己查抄了那么多的丐帮成员都是好劳动力。
这样一来不仅一个家庭可耕种的土地变大了本来需要十几天才能干完的活几天就能完工多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去各个工地上打份日结的短工大有另一个时空改开时忙了回家种地闲了进城务工的景象。【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