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距离西海以东二千余里的益州蜀郡锦官城公署诸葛亮端坐案前奋笔疾书。
一个月以前当曹丕弑君篡汉的消息传到汉中时他就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旋即修书召集边关的臣僚将士各司其职他自己亦火速启辰返回蜀中。
汉中王刘备闻知此事后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他本人也因此忧虑过度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诸葛亮。
想到眼前错综复杂的局面诸葛亮放下手中毛笔揉了揉太阳穴轻轻叹了口气。
朝政好处置身体也易打理但自古最难收拾的唯有人心。
何为人心?
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预言王朝更迭的谶语有一句尤为惊心动魄惹人深思——
“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自前汉武帝以降这句谶语就开始流传到了黄巾之乱、群雄并起后更被时人讨论解读甚至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当年淮南袁术曾说过“吾字公路正应其谶”于是在得了传国玉玺后悍然称帝建国号曰“成”。
当然袁术称帝之举已被证明只是一出闹剧。
但洞察世情的诸葛亮早就知道在益州在汉中王和他的眼皮子底下活跃着一群天下闻名的谶纬术士其中当以董扶、任安、周舒三人执牛鼻耳左右着蜀中世家百姓的舆论与人心。
三人中董扶地位最高。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剿灭黄巾叛乱汉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以宗室刘焉为益州牧史称“废史立牧”。
刘焉即刘璋之父传闻他自求出任益州牧就是听信了董扶“益州有天子气”之言。
诸葛亮知道益州或许有天子气但刘焉、刘璋父子并没有天命眷顾。
董扶之下论声望便属任安为先此人不但学术有名也以仁义德行著称先后教出杜微、杜琼、何宗三个名震巴蜀的大儒。
任安贤则贤也但若要论及影响周舒才是谶纬一派真正的预言师。
在数十年之前就有人问他“代汉者当途高”何解?
周舒解答说当途高者魏也。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曹操尚未成气候当时也没什么人信。
但大约在预言二十年后曹操一统中原、河北、关中被封为魏公不久又进为魏王
于是乎天下间但凡相信谶言之人几乎都确认曹操将会代汉了。在传言的发源地益州这种传闻更是喧嚣尘上不可一世。
益州本土派的世家中很多人并不看好刘璋更不期待刘备而是盼着曹操早日到来。
又于是乎刘皇叔入蜀遭遇了异乎寻常的困难。张任的殊死抵抗或许不是为刘璋而是为了故土不再落入除曹操之外的其他诸侯之手。
甚至连远在汉中的张鲁都对曹操心向往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出征汉中。张鲁的谋士阎圃建议率部投靠刘备结果张鲁怒道: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宾!”
他的观点几乎代表了当时天下的普遍想法——统一天下者非曹公莫属代汉者魏也!
在这种形势下匡复汉室的号召力正越来越消退。刘备、诸葛亮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内心也越来越焦急。
由是在法正、杨洪等人的力主下刘备亲自领兵北上争夺汉中这才有了起自建安二十二年、终于二十四年的汉中之战!
此战以刘备一方大胜收场。
经此一役刘备獠牙锋芒毕露实力大增趁势进位汉中王用正面对刚曹操之赫赫战功成功威压住益州的诸方势力。
但即便是在这等形势下还有人暗中传播言论:
“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
此人就是益州后部司马张裕。他一经发布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旋即被刘备枭首示众。
也就是因为刘备的强力镇压谶纬学说万马齐喑慢慢转到暗中活动。不少世家子弟纷纷投靠出仕益州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世家归心齐心协力共佐汉室的局面。
但在诸葛亮看来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今年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算来正好是在庚子年。曹丕篡汉建魏后汉灭亡汉室的大旗就要散了而张裕的预言似乎眼看就要实现。
眼前的这般局势说是生死存亡之秋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当此之际为匡扶汉室计为心怀忠义之士计必须要有一位身负天下名望的宗室挺身而出克成大统重整汉室旗帜引导天下臣民秉持正道扫讨凶逆。
于是三日前的一次朝会诸葛亮便与太傅许靖携手劝进直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皆劝汉中王即汉帝位。
刘备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拂袖而起入于后宫自此称病不出再不召见群臣。
那一日的劝进犹如瓢泼大雨倾泻入水面一下的将表面的平静打破露出地下那汹涌的暗流来。
其中部分益州籍贯的官员和部分荆州籍贯的官员更如炸了锅一般沸腾起来不少臣僚纷纷上书反对汉中王称帝。
其中名望最高者三人分别是尚书令刘巴、益州前部司马费诗以及主簿雍茂。
而这三人德高望重身后各有一拨势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骑墙派今后的言行态度。
自古名正则言顺正确引导朝堂上的舆论向来很重要。故而朝廷对三人的处置必须要慎之又慎。
诸葛亮早就写好书表只是这几日来刘备一直闭门谢客两人已有数日未见对此他不免有些担心。
益州的冬季昼断夜长当他处置晚一日的公文抬头望天日头早已西斜不知不觉已到入暮时分。
这几日晚上他都要与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两位重臣商议劝进之事今日自也不例外。
正要起身更衣门外忽走进一名传来的宦官垂首道:“禀军师汉中王有请。”
诸葛亮精神一震心道主公终于想通了么!【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