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站在房间的窗口处,从这里一眼就可以看到港口外那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的两百多人。除了赵武和30名家丁之外,其他的人都是织田市和武田胜赖的下属。
杨光很清楚这两个人的目的何在,却对他们的举动乐见其成,毕竟当自己离开之后,长岛港的防备力量肯定是大幅度减弱的,这个时候多了两百名会使用五峰铳的帮手总归不是坏处。
从第三次抵达日本到现在,杨光售卖的五峰铳已经超过15万支了,这必须感谢织田信长的“促销活动”,当他将居城改名为“岐阜”,宣布自己志在天下的野望时,周围如临大敌的大名哪里还能再坐得住,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到杨光这里买走五峰铳,给自己增加一些安全感。
除了这个地区的客户外,刚刚被上杉谦信带着小弟狠抽一顿的北条家也不惜代价买走2000支五峰铳,他们的处境相当的尴尬,若是再不增强实力,说不定不等上杉谦信第二次讨伐,很可能就被武田信玄突然发兵给吃掉了。
北条家增强了实力,自然也让整个日本关东地区的其他大名也加入到这场军备竞赛之中,连锁反应之下导致往东边更远地区的大名也被卷进其中。
五峰铳的价钱不用说是昂贵的,不过能够在日本乱世存活到现在的大名,怎么也能攒下些家底,一两千支买不起,几十、几百支还是没问题,起码不至于在敌人使用这种火器的时候,己方束手无策只能挨打无法还手。
能够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制作五峰铳的无缝钢管技术是这个时代无法仿制的,与此同时明朝在日本人眼中也是一个庞然大物,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并不稀奇,当然这个时代的力量有限也难以威胁到杨光,让他可以从容的利用军火暴利获得资本。
若是放在现代时空,突然出现了超出时代的科技产品,估计售卖者早就成为世界各国情报组织严密监控的目标了。假如这种科技产品还是全面压制这个时代的军用产品,只怕fbi、i6什么的早就不惜代价出手了,自己得不到也要毁掉不能让别人得到。
想要发挥出五峰铳的威力,怎么也要几个月的训练才行,因此在杨光大量售卖出五峰铳后,日本从近畿到关东的大片土地上,反而出现了一种极其诡异的“和平”局面。
只是每一个看到这幅情形的人,心中都会有诸如“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想法,那些正在训练的五峰铳火枪手一旦掌握了手中的武器,全面战争便会无可避免的爆发。
这样的结果正是杨光希望看到的,还有什么比子弹发射时的爆炸声更吸引军火商的呢?眼看在这里已经待了足够久的时间,五峰铳的销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程度,剩下的几千支已经有些卖不动了,杨光便决定扬帆起航返回大员岛的基地。
因为有织田市和武田胜赖在长岛港,所以杨光只是留下了60名水手维护日常秩序,并且将所有的船只全都带走。
这些福船上装载了大量黄金之外,还装了数百名强壮的劳力,其中一小部分是在北畠家抓的俘虏,剩下的全都是买来的斋藤家与今川家的俘虏,这些人在织田信长和武田信玄手里用处不大,拿来换些五峰铳绝对是一笔及其划算的买卖。
开发大员岛基地可是一个力气活,长期让水手来做既辛苦又伤士气,让他们拿着五峰铳驱使来自日本的劳力就轻松多了。至于是不是“万恶的奴隶贸易”,杨光又怎么会把这种名声放在心上?
这些劳力在买来之前都已经进行过甄别,基本上都是农夫没有武士,他们缺乏必要的战斗技巧,也习惯了被统治者压榨,只要别太虐待就会老老实实的干活。
在现代时空的历史上,日本的农民可是非常温顺的,在被统治者课以重税的情况下也很少有反抗,即便到了完全活不下去的时候,居然也只是去抢米而已。
现在这些家伙被弄到了大员岛基地,每天仍然要辛苦的做事,砍树凿石什么的肯定比种田累得多,但是却能够吃饱饭,表现良好的甚至有肉吃,而且只要守规矩就不会有皮鞭责打,也不会突然就要拿着武器到战场上送命。除了少数不安分的人之外,绝大多数劳力都觉得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错。
换做是其他人,肯定不能给予这些劳力如此好的待遇,毕竟在大员岛这种海外之地,粮食什么的可是相当重要的。可对于杨光来说,现代时空陈米2元钱1公斤,已经足够大员岛的日本劳力一天的口粮,这些人可都是他的“私人物品”,只有吃饱睡好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大员岛孤悬海外,虽然条件非常简陋,但是远离了明朝这个庞然大物,驻守在这里的又全都是叶宗满最信任的手下,因此做起事情来反而不需要什么顾虑。
从日本运回来的成吨黄金,在这里被重新冶炼后融成金砖,存放在一处戒备森严的山东之中。在平整的海滩上,每天都有水手结队进行训练,五峰铳发射的爆炸声总是不绝于耳。换做是在扬州,哪怕在比较偏僻的郊外庄子里,也不可能做得如此肆无忌惮。
为了确保这里的绝对安全,杨光甚至把泰山号也留了下来,叶宗满也亲自在此坐镇,只有汪瑛带着保镖十三等几个人跟着杨光乘坐一艘小型福船返回扬州。
杨光每一次在扬州城的时候,都会仔细阅读方山为他收集来的邸报,这是他掌握朝廷动态的重要途径,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唯一与之前不同的,大概就是身边汪瑛的红袖添香吧。
这个时代的官府完全没有什么保密意识,杨光在邸报上可以看到任何官员上奏给朝廷的奏章,也能够读到朝廷给予地方的各种旨意,就是信息太过于凌乱必须要进行重新整理。
在看到了有关直浙总督府的一篇奏折后,杨光自言自语的说道:“看来胡宗宪这是准备大量制造火器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