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没有被杨东旭带走一条小一点的也没有这让杨东旭格外的抓狂屁股都快开花了一条鱼都没吃到感觉亏大了。男劳力留下来开会其他的该干嘛干嘛去。
匆匆吃完午饭之后杨东旭突然高兴起来上午挨打的大亮等几个小屁孩凑了过来整个村子四个宅子的小孩也都像过节一样的高兴。
咚咚咚村子里四个宅子的壕沟中都传来撞击的声音。
大河里面冰层下面还有水慢慢流动还好宅子壕沟里的水可是半点都不流动的被冻的嘎巴结实的冰层被砸开根本不用下网已经憋在冰层下边快一个星期的鱼噗通噗通直往外跳。
两斤以上的捡起来扔进筐子里两斤以下的先放在事先准备好有水的水缸中等大鱼捡完再扔回去这个年代鱼大就是这么任性两斤以下的都是小鱼留下继续养着明年再说。
也不知道宅子壕沟里面的鱼多少年没被清理再加上常年水都没干过四个宅子百来户的人家一家至少分了二十斤鱼。
杨东旭家里分的鱼最重因为除了宅子壕里面分的鱼上午被大爷爷扣下的大黑鱼来到了他们家的筐子里。
虽然旁边有几个邻居十分羡慕不过现在各家都不缺鱼多看两眼没什么这条鱼怎么来的中午在打谷场那边开大会的时候村长已经说了他们没什么好眼热的。
况且要不是杨东旭几个小屁孩一闹过年都没有捕鱼的宅子壕也不可能这个时候碎冰捕鱼。
“带着你妹妹到旁边玩一身的鱼腥味再弄水我揍你。”端着盆里面放着切好腌一下鱼块的杨东旭母亲看着杨东旭竟然带着妹妹在旁边挑杨东旭爸爸清理出来的鱼泡踩着玩吼了一声。
“一边去不然晚上不准吃饭。”这个时候专心清理鱼的杨爸才发现自己儿子拿着小棍挑那些鱼泡在干嘛想伸手对着杨东旭屁股来一巴掌发现自己手上都是鱼鳞和水于是威吓一声。
杨东旭想要提醒自己父母鱼泡营养价值很高可以留下来吃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因为这个年月农村人不吃鱼泡的。现在又不能玩只能牵着自己妹妹泱泱的离开。
“影爸你说旭子是不是有点不对劲?”把鱼拌上面炸一下太奢侈用小油稍微煎一下然后上锅蒸的杨妈看着正在陪妹妹玩的杨东旭眉头皱了一下。
母亲显然心细感觉自己儿子似乎和以前有点不一样。影爸自然喊的是杨东旭爸爸农村父母有的时候用第一个孩子的名字相互称呼对方。
杨东旭的姐姐叫红影所以母亲称呼杨东旭父亲为影爸父亲称杨东旭母亲为影妈这是夫妻之间的昵称别人不会喊。要是外人喊比如说杨东旭的父母会喊红影她爸红影她妈把名字都带上而不是只带一个字。
“没什么吧可能是生病刚好身体有点虚过段时间就好了。”杨爸转头看了一眼在堂屋门口玩的杨东旭一眼说道。
“可能吧。”杨妈看了自己儿子一眼还是有些不确定但一时间又说不好自己儿子那里不对随后换了一个话题:“你前两天说的那个分地能成不能成?”
所谓的分地就是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现在农村的土地全部是属于集体的没有承包到户。一开始的土地承包政策也不是上面允许的而是农民自己冒险分下来的其中fy县小岗村就是先行者。
杨家村和小岗村一样也属于皖省不过不是一个县杨家村属于成王县也就是以后的成王市京九铁路枢纽之一。位于淮河以北的华北大平原上距离fy县不是很远。
这年头虽然通信不发达但因为距离不是很远又是影响极大掉脑袋的事情所以小岗村年前私分土地的事情已经传了过来。杨东旭父亲这几天总是要到生产队开大会也是这个原因。
“说不好前两天开大会生产队也没说个章程出来回来的路上我悄悄的问了大爹(对大伯的称呼)他也说不好只知道那个村里的人没被抓。”
“没被抓就是可以喽。”杨妈来了精神。
现在可不是十年前所有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热情高涨随着社会的安定人们生活相比于以前得到了不小的提高想法自然也慢慢多了起来。
比如说以前集体劳动都很积极现在基本都在磨洋工尤其是磨洋工后工分还不少这让集体生产的效率越来越低下很多农民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说不好的只是把土地私分了这不是要当地主吗要被批斗的。”杨爸显然也是拿捏不准不断的摇头。
一直在堂屋门口哄妹妹玩的杨东旭这个时候跑了过来:“爸我想去周爷爷哪里看书。”
“看书!看什么书?一个字不认识看个屁。”杨爸一愣瞪了儿子一眼。
“陪你小妹玩一会儿一会儿有鱼吃。”杨妈哄了一声。
还想说什么的杨东旭看到自己父亲的眼神得又屁颠屁颠的跑回了堂屋门口陪自己妹妹玩再多说就要挨打了。
杨东旭嘴里的周爷爷不是杨家村人是被上面被批斗的反动派来杨家村劳动改造的。就住在打谷场牛棚旁边放农具的房子里。
据说是个大知识分子以前在燕京那边教大学的刚来杨家村的时候他住的是窝棚后来大病了一场差点死了。
当时农村人虽然穷但很朴实即便面对陌生人也不会糟践人家更何况农村人对于知识分子一向是敬重的。
所以虽然因为大环境的原因村民都不和周先生怎么来往但时不时的也会接济一下对方用杨东旭大爷爷的话就是:“灾年都没饿死人要是他在我们村饿死了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戳我们杨家村脊梁骨的。”
渐渐的等最混乱那几年过去之后外面的那些歪风总是很慢才吹入农村。几年之后的大家也熟悉起来杨东旭大爷爷做主把打谷场放杂物的土坯房子送给周先生居住。
杨东旭的爷爷杨兰真是个有想法的人同时懂点医术不过却是一个二把刀。前两年小腿肚子上长了一个疮自己动手治疗的时候碰到了神经虽然腿没大事但走路的时候有点瘸从那以后再也没用过自己的医术。
杨东旭的太爷爷有两个女儿只有一个儿子所以杨东旭这一门在杨家村有点单薄。在杨东旭出生之后为了让自己的大孙子有点出息杨东旭的爷爷一咬牙找了村子里唯一一个大知识分子周先生给杨东旭起了名字。
杨东旭的小名不叫旭子叫杨旭意为旭日东升。东是他的辈分旭是名字。全名应该叫杨旭把辈分加进去就变成了杨东旭。
这个时候杨东旭提周先生自然不是真的想去看书而是想给以后的发展找条路子。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在他小学三年级时候周先生被平凡回了燕京。当时那个交通和通讯实在落后所以周先生走了之后就没有再回过杨家村。
那个时候杨东旭对于周先生的事情也没留意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和学校小伙伴打闹上。只是时不时的会听说周先生给大爷爷寄过一些东西等大爷爷去世之后就没怎么再听到消息。
但有一点却十分清楚那就是过几年周先生肯定会被平反回燕京的。不说发达或者当大官。哪怕是回大学当个老师对杨东旭也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既然提前知道这个消息自然要这个时候就开始接触拉拉人情不能等看到人家发达了你再凑上去不是?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来的情谊深。
不过刚才打着想看书的想法送条鱼过去和周先生先拉拉关系的想法显然行不通。再多说两句估计就屁股开花了必须想想其他办法。
作为过来人虽然杨东旭强烈认为那条大黑鱼红烧是最佳选择那些鲢鱼剁椒鱼头才是它们的归处。
可惜作为小屁孩的他现在没办法提意见并且以自己老妈的烹饪技术似乎也做不了这些美食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杨东旭记忆中的鱼过年的时候炸的多点平常基本都是煎的。比如说现在就是鱼块上裹一层面粉表面煎一下差不多也就是沾下油没怎么熟再放进面条锅里煮一下。
面粉裹着鱼炸一下或者煎一下的确比较香。不过现在杨东旭父母这样做和让食物变得更可口没有丝毫的关系。
裹面粉的原因致使想要鱼块更大一些并且裹鱼块的面粉吃起来肯定比平常的饼子馍馍什么的好吃多了里面还有鱼的味道就相当于多吃鱼了。这在物资匮乏年代是很流行的做法。
烹饪技术和方法虽然不对但胜在都是野生鱼没有一点的污染就当是清蒸了。所以杨东旭吃的很欢快。小半碗面条其他的小肚子空间全部被鱼肉塞满重生这两天杨东旭终于有了满足的感觉。
第二天早晨吃完饭姐姐红影继续上学杨东旭的老爸再次被叫去开大会了不过这次不是生产队而是打谷场是全村会议。
这个会议显然和昨天分鱼有关所以杨东旭的老爸走的时候面色有些凝重母亲有点不放心也去邻家串门子看看能不能打听点消息。
杨东旭一点都不担心脸上带着没心没肺的笑容穿着开裆裤也向打谷场跑去不过他不是去粮仓那边看开大会而是去另一头的牛棚方向。【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