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网游小说 > 大秦第一功臣 > 第十九章 舌战群儒
  一

  三日后。

  秦宫大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厢,一派庄严c肃穆气息。

  卫鞅身穿上大夫朝服,与众大臣同列朝堂。

  众大臣用挑剔和鄙昵的神情,欢迎这位新同僚。

  虽然同僚不待见,和明显的不欢迎态度,并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卫鞅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他看上去神情坦然,从容不迫,倒好像眼前的这一切跟自己毫无干系似的。

  随着一声“大王驾到”,秦孝公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大殿之上。

  在众大臣的记忆里,君上自从即登大宝之日起,就极为少见今天这副精神饱满状态。

  看上去,今日秦孝公精神头十足,显得很亢奋,一改往日的作派,这倒让众大臣颇感意外。

  众大臣带着迷茫c困惑不解和惊讶的神情“恭迎圣驾”。

  秦孝公健步走上玉阶,稳坐在御座之上。百官山呼“万岁”,行跪拜大礼。

  待百官“平身”仪立两厢之后,秦孝公扫视全场官员,徐徐开口道:“今日朝会,寡人欲就一件大事与众爱卿商讨,此事关系到我大秦兴衰荣辱及长治久安呵。寡人自登基以来,时刻不敢忘记祖宗江山社稷,竭尽全力来处置朝中大事,当然哪,这是任何一个国君之正道。而完善法度,尽力使国君成其光明,完成使命则是每一个做臣子之本分。早日洗刷国耻,重振穆公霸业,则是我秦国几代人之梦想呵为了尽快实现先君遗志,也为了我大秦子孙之繁荣昌盛,寡人打算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变革礼治来教化百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斯言一出,全场震惊。

  文武百官颇感意外,立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景监带着鄙视和嘲弄的神情望着群臣。

  上大夫甘龙和杜挚对望了一眼。

  甘龙出班发言:“大王,臣听说,自古以来,圣人从不轻易变革百姓旧礼俗教化万方,智者也从不随意变更旧法度治理国家。沿袭旧礼制施行教化百姓,依据旧法度治理国家,无论是朝廷官吏,还是平头百姓,都无不便之处。今若贸然摒弃亘古礼制,无端变更祖宗法度,恐遭天下人之非议,既有损朝廷威仪,也有伤国君之圣明哪请大王三思而后行呀”

  话音刚落,大臣们都频频点头。文武百官都纷纷窃窃私语

  “哎,好端端的,大王怎么突然想起要变更祖制呢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

  “祖宗法度,亘古礼制,代代沿袭,人人遵循,岂是能擅自变更的呀”

  “谁说不是呢这消息要是一旦传开,恐怕非乱了套不可”

  “是呀,不仅仅是乱套,恐怕是整个秦国都要翻了天呀”

  “不管怎么说,此事绝对万万不可行呀”

  “是呀,万万不可行呀”

  “哎,大王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古怪念头,真让人匪夷所思呀”

  “嗨,那还用问吗,肯定是受了奸邪小人的蛊惑”

  “难怪呢,原来是这狗东西捣的鬼”

  众大臣不约而同将厌恶c鄙昵c憎恶的恶毒目光投向卫鞅。

  原先挨着卫鞅两厢站立的官员,也下意识的往旁闪避,有意和卫鞅保持老大一截距离。

  一老臣颤颤巍巍地出班:“大王圣明,适才甘大人所言句句不谬呀,祖宗法度亘古礼治,上合天心,下顺民意自三皇五帝起,代代沿用至今,从未变更过一丝一毫呀无论朝廷官员还是庶民百姓,皆习以为常,安顺此道,也从未出过较大差池今若擅自变更祖宗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法礼制,恐将引发无妄之祸端老臣担心,届时会激起民变,扰乱朝纲还望大王三思呀大王。”

  下面立时响起一片应和声

  “是呀,左大夫说的极是呀。”

  秦孝公轻轻叹了一口气:“寡人也正是担心这一点呵”又将征询的目光投向了卫鞅。

  景监也将取代的目光投向了卫鞅。

  卫鞅看了甘龙等人一眼,朗声道:

  “甘大夫适才所见,实乃俗人之见。朝廷制定法度之根本即是爱护百姓,就是以百姓之利益为起端,固然维护百姓之利益。同样道理,礼制也必须是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否则即失去了存在之价值和意义。所以圣人治国,但能使国家富饶强盛,就会毫不犹豫地勇于摒弃不合时宜之陈旧法度。只要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即使不遵循旧礼制,亦未尝不可。况且,高于常人之作为,及独具远见之筹略,往往是要为世俗之人嘲笑反对。俗话说愚昧之人在事情

  已经做完之后还看不清楚,智慧之人在事情尚无萌芽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夏c商c周三个朝代之礼制各不相同,但均成就其帝王伟业。春秋五霸之法度亦各不相同,但均成就惊世骇俗霸业。所以大可不必为此而担心。”

  秦孝公露出赞许的笑容:“卫爱卿所言甚善,言之有理啊。”

  上大夫杜挚忙出班;“大王,臣听闻,若无百倍之利益,就不如不变法,若无十倍之功效,则不更换旧礼制。再说,效仿古人可保无虞,遵循旧制则无奸邪之人。大王您要三思呀千万不要受奸邪小人蒙蔽。”说罢,他狠狠瞪了卫鞅一眼。

  文武百官又纷纷点头称是

  “是呀,杜大夫所言甚是呀。”

  “循规蹈矩,可保无虞呀”

  卫鞅哑然一笑:“在下倒要请教杜大夫,前朝古代教化方式不一而足,若要效仿古人,试问效仿何人三皇五帝也好,春秋五霸也好,其礼制互不相同,更无因袭之说,若遵循旧制,请问要拘守谁人礼制上古时期蒙昧未开,伏羲c神农采取教化百姓,而不采取诛杀百姓方式治理天下;后来黄帝c尧c舜等帝王采用诛杀罪人但却不叫家人连坐方式治理天下;至于周文王c周武王时期,也是各自结合当时形势,而制定了相应法度和礼制来治理天下。所以说,礼制和法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时代发展需要而因时因地灵活制定的。治理国家也不能只用一个办法,为国家谋利益,就不必效仿古人。”

  杜挚冷笑道:“夏c商c周三朝更迭交替,然所遵循之法度却是一脉相承,代代沿用,不也都照样兴旺发达吗”

  卫鞅正色道:“杜大人此言差矣,商汤c周武之兴起,正是因其不拘旧法,不墨守成规,而顺时而动,适时变革旧制之结果;同样,夏桀之灭亡,正是因其顽固保守墨守成规,不肯顺应形势变化,没有及时变革陈旧法度之结果。因此,变法者不应该被排斥,而拘守旧法者也不应受到重视。”

  杜挚冷笑道:“请教阁下,依你之意,我大秦目前施行之法度就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不施行你所谓之新法,我大秦就不能长治久安哼,简直是荒谬之论,无稽之谈想我大秦自立国开始,就依照祖宗法度治理天下,代代沿袭,世世遵循,从未出过任何差池,可以说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根本就不需要变革什么所谓之新法”

  文武百官又频频点头

  “嗯,说的是呀。”

  卫鞅反问:“那么请问杜大人,诚如你所言,大秦如今应该算是国富民强喽”

  杜挚傲然道:“然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卫鞅紧接又问道:“在下倒要请教杜大人,既如此,那大秦边陲重镇西河地带为何反被三晋所侵占”

  杜挚被问住,脸涨得通红:“这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干之事,跟变不变法没什么关系。”

  卫鞅义正词严地说:“杜大人你此言差矣,所谓国富民强,并非随便说说而已,国不富强,则谈不上国防强大,兵马不强壮,更无从谈起保家卫国。此乃立国之根本。杜大人何以本末倒置”

  杜挚脸一红一白,极力狡辩道:“这这分明是三晋敌国趁我国忙于内乱,无暇东顾之际趁火打劫所致,与内政无关。”

  卫鞅一针见血地指出:“三晋敌国趁火打劫只是外在原因,并非问题之根本症结所在。倘若大秦果真国富民强,内政清明,三晋焉敢举兵来犯大秦又岂能轻易将边陲重镇拱手于敌退一步来说,就算一时为敌所乘,时至今日,秦国为何仍不能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难道大秦心甘情愿坐视国土沦丧敌手吗”

  “这”杜挚哑口无言。

  文武百官立时哑然,全都低头不语。

  卫鞅这句话实在太狠了,就好像一把犀利无比的匕首一般,他不光触及到秦国大臣们一直躲躲闪闪不愿直面的现实,而且一针见血指出了秦国羸弱的关键要害所在。这足以封杀住所有的唇枪舌刃。

  卫鞅扫视全场,朗声道:“归根结底,大秦国势不昌才导致外敌欺凌,而国势不昌之根本原因就是所沿用之政令弊端丛生,积重难返。当务之急,大秦法度政令急需变革,兴利除弊,推陈出新。大秦除了走变法图强一条路之外,就别无他法可以促使大秦国富民强了。也唯有如此,大秦局面才能焕然一新大秦方能扬眉吐气”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卫鞅转身看着秦孝公:“常言说的好:行动迟疑就难以成名,做事犹豫就不会成功。大王,您就赶紧下决心吧。”

  秦孝公欣然道:“卫爱卿所言甚是啊寡人曾听闻,山野乡民遇事喜欢少见多怪,而舞文弄墨之文人儒士呐,总是喜欢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跟他们是商谈不成国家大事的。至于那些持顽固保守,拘泥现状来议论国家大事之谬论,寡人是一概不予理睬的”

  完了,至高无上的君上已经做出了最终的裁决。众大臣纵有一百二十个不情愿,也

  无济于事,众人均显沮丧c无奈之苦相。

  秦孝公站起身来,环顾群臣,朗声道:

  “自今日起,寡人决定实施变法卫爱卿”

  卫鞅躬身,道:“微臣在。”

  “寡人现委任你为左庶长,赐第一区,黄金五百镒,全权负责变法具体政务。另外为便宜爱卿行事,寡人特赐你先斩后奏特权,上至王室宗戚,下到黎民百姓,但凡有不尊从新法令者,爱卿自可依照律法处置,不必再请示寡人卫爱卿接旨吧。”

  卫鞅撩衣行跪拜大礼:“臣领旨谢恩。”

  文武百官惧大惊失色。

  甘龙c杜挚都扭头看着太傅公子虔

  公子虔一副无动于衷,稳如泰山模样。

  甘龙又偷眼朝太师公孙贾望去

  只见公孙贾面色铁青,正气得吹胡子瞪眼呢。

  秦孝公离开宝座,踱至卫鞅面前,搀起他,亲切地说:

  “卫爱卿,我大秦之复兴就全靠你了寡人现在把这千钧重担都托付给你,你就只管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干吧,不要有什么顾虑,一切有寡人替你做主”

  “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圣望”

  景监欣慰地笑了。

  本章完

  【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