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旬报第二期第一版只印了后世有名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此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李元喆毫不脸红的盗用了,可他对王阳明著作的的呈现却是不敢造次。
他用连载的方式刊载传习录和大学问,每期的内容都在十万直左右,打算用半年的时间把两部哲学著作慢慢的展示给这个时代的人。
两部著作的内容虽然进行了部分的修改,隐去了所有涉及隋唐之后的时间点和人物,用以无名氏及虚构的时间人物代替,还添加了不少李元喆的私货,但依旧是署上了王阳明的大名。
李元喆知道自己的成色,当下的知识储备也就是个搬运工而已,而且王阳明的心学确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王阳明本人乃是为数不多能入他眼的人,他想要的是给现在的儒家注入新的活力,不是为了什么名声威望,他都是皇帝了,不需要这些,所以他不想把王阳明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
因为刊载的内容有些多,第二期的旬报有多达五十页,比一般的书籍还厚。
第二期旬报上市后,市场的反应并不是太好,纯粹的学术文章很难吸引普通人的注意,销量有些惨淡,第一天在长安只卖出了不到一千份,可李元喆依旧是坚持引发了三万份,定价也没有提高,还是两文钱,并通过军方的邮驿体系散发到了大唐各地去。
普通百姓对学术文章没兴趣,不代表读书人也不感兴趣,头版头条上的横渠四句极有杀伤力,只这四句话便吸引力他们的目光,等看过传习录和大学问的部分内容,不少读书人顿时惊呆了,都言王阳明乃是精通佛道儒三家的旷世奇才,加上李元喆有意散播出一些消息,王阳明这个人在短时间内就被传的神乎其神,关注他的文章的人越来越多,口碑发酵之下,很多人都想看看这个横空出世的神人到底又和特意之处,短短五天时间,旬报第二期的销量激增,滞销的旬报被买断了货,李元喆又让人加印了两万份投入长安及关中的市场,没有几天再次销售一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阳明心学,学术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新的争论。
争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孔颖达为代表的儒家正统。
他们认为阳明心学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其思想有些偏离儒学本质,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而他们这一派此时已经有了通过万事万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思想雏形,按照王阳明所言,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这明显与他们这一派的思想有着强烈的冲突,因此得不到认可也是正常。
另一派则是以五姓七望为首的儒学势力。
他们是把儒学当做是晋身的工具,对儒学做考据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让儒学为自己所用,阳明心学同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因此的到了世家人的青睐。
学术圈的争论与李元喆的关系并不大,他只是想阻断儒家宗,教化的道路而已,顺便丰富一下大唐的哲学体系,但他万万没想到世家人竟然会力挺阳明心学,算是个意外收获。
世家可是不所谓的儒家正统势力强大的多,双方掐起来的结果必然是世家占据上风,甚至是获得最后的胜利,他们无意之间做了李元喆的打手,李元喆乐得闷声发财,才不会去在意外界的评价。
他这次依然是很不要脸,把王阳明的大名放出来,在旬报上明说自己就是天帝所授学问的搬运工,他只管搬运知识,其他的与自己无关,和上次一样,谁想和王阳明对峙就送谁去天帝那里,典型的管杀不管埋。
不过见世家人给力,他还是没忍住来了一波输出,把孔颖达在东宫和自己见面的场景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又发了一期特刊,一下子挑起了民间和世家人的怒火。
孔颖达那句“陛下为何准许女子入学”彻底惹毛了所有的女性,大唐可不是后世程朱理学盛行的明清时代,良家女子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老孔对天下女子的蔑视让彪悍的关中女子忍无可忍,在几个长安城著名悍妇的带领下,上百名颇有身份的女子把老孔的家门给堵了不算,还直接指着他家的大门开骂了。
女子骂街本就引人注目,上百名女子同时骂一个人更是吸引力众多人的关注。
这些女子自恃身份,骂街骂的还是很文
雅的,一通子曰诗云,基本是不带脏字的那种,可被吸引过来的平民女子就没她们那么讲究了,听说老孔歧视女子,立刻火力全开,给他的十八代祖宗送去了亲切的问候。
总结一下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骂街内容可以得到一个中心思想:老孔,你说这话的时候就不怕你老娘棺材板盖不住?
孔颖达想立儒教,最大的受害者不是这些骂街的妇人,而是那些世家人。
还是那个理由,儒学是世家人占据社会资源的重要工具,儒教一立,立刻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儒家正统派收回儒家的话语权,世家人就没了利用儒学兴风作浪的基础,二是当儒学变为一种信仰,儒学的内核就是经典教义,世家人想要再做什么手脚便会非常困难。
两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世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要想尽办法维持儒家的现状,绝对不会给其他人剥夺自己利益的机会。
于是老孔就成了所有世家人都想搞掉的第一目标。
尽管李元喆勒令他回老家,但老孔依然抱有一些幻想,想着走走关系,看看能不能继续留在长安,但民间舆论一起,世家又在朝堂上发动了对他的疯狂弹劾,他只好主动提出回乡养老,灰溜溜的离开了长安。
【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