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山以后到今天,才不过半月,无咎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问世事逍遥快活的山中少年,变成了重任在肩胸怀天下的朝廷重臣。这个变化不可谓不大,但年仅二十三岁的他很快便适应了这个转变。
从初时的慌乱迷茫到现在的驾轻就熟,这背后既有易家二十多年的教育,亦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很难想象,一个在山中长大且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年轻人,如何能在这短短的半月时间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纷繁复杂的权力斗争。
无咎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的相当出色。他是一个天生的谋略家,也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
由于这次的身份是豫国特使,无咎不能再骑马了,豫王给他配了一辆驷马绍车,另有十六人的骑兵护卫队。虽说眼下豫国已不复当年,但该有的排场还是要有的。
无咎的本意是带上南宫剑和归若南就行,自由还方便,到了那里直接住易家的客栈即可。可豫王很坚持,说他现在的身份不是易家金使,而是豫国的上大夫和特使,怎能如此寒碜。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从郑城出发了。
临行前,除了成臻已提前一日去了荆国外,豫王和众朝臣都亲自前来送行,一直送出了北大门。君臣上下都对无咎此次出使充满了莫大的期待,这多少让他压力倍增。一行人都骑着马,就他一人坐在车里,密闭的空间更是压的他喘不过来气。过了洧水没多久,他就要求一个骑兵下了马来到车里,换他骑上马。
如此一来,心情也好了许多,他带上南宫剑和归若南一阵策马扬鞭,把大队人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无咎,我是真佩服你。这才短短几日时间,你不仅做了豫国上大夫,还受到豫王如此信任,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拥护。那公子彪一党和公子嘉一党都打成啥样了,你一来居然把他们都统统摆平。厉害,真是太厉害了。”南宫剑一脸的敬佩之情。
“师兄过奖了,主要是师父教的好,还有咱们易家分院的支持。如若不然,我还不是如瞎子一般,怎能对豫国了解的如此全面。况且,这术业有专攻,禀赋有差异,就我这武学造诣怕是八辈子也赶不上师兄你呀。”
“武艺学的再好有啥用?顶多也就杀几个人而已。你学的可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大智慧,拯救的可是千千万万的黎明百姓,这远不是我们能比的。”归若南也在一旁夸赞他。
“别说,师妹这话虽然不中听,但却甚有道理呀。”
“呵,师兄这次难得不跟我唱反调了。”
“这要看心情,今日我心情颇好,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了。”
“师兄为何今日心情颇好啊?”无咎饶有兴趣地问道。
“唉,这些时日在城里都快憋死了,终于可以出来浪一浪,如何不高兴呐?”
归若南一听,立马乐了,“吁,你这才来几天呀,就待不住了?那是谁下山的时候说山外好的?”
“师妹,这你就不懂了。人啊都是这个德性,待在山外的人都觉得山里好,待在山里的人呢却是觉得山外好。得不到的总是觉得很美好,得到了却又不懂得去珍惜。无咎,你觉得我说的对否?”
“师兄这话着实深刻,这天底下的人确是如此。”
“不见得,我就不这么认为。人生处处皆道场,为何不能既来之则安之,随遇而安呢?”
“我说师妹,你可不是一般的人呐,这境界妥妥的下任道子啊。”
“你就取笑我吧,我不跟你一般见识。无咎,你说我刚才说的对否?我相信你也是这种心态对不对?要不然怎能在短短的几日时间取得如此成就?”
未等无咎说话,南宫剑抢着说道,“他呀,才不是呢,他的心一定在山里,在我们的易家总院。”
“真是小人之心。”归若南骂了一句。
“我小人之心?是你太笨了而已,无咎现在可是巴不得赶快回总院见他的西子妹妹呢。”
无咎尴尬地笑了笑不说话。
“无咎,那可不成,你要胸怀天下才是,且不可被儿女私情左右。”归若南下山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时刻提醒无咎,让他不要分心。
“师姐教训的是,无咎谨记在心。”本来他还想着趁这次来雍国,回总院一趟。一方面向师父汇报下进展,一方面看一看西子。经归若南这么一提醒,遂打消了回总院的念头。
经过三日的跋涉,至未时,队伍终于抵达了雍国的都城沣京(西安)。无咎在路上歇息时,写了两份竹简,一份是他当下的状况以及豫国朝堂上下的形势,一份是他接下来要准备做的事情。本来他是要回总院当面向道子汇报的,后来想了想还是不回了,把这些内容写下来让南宫剑带回总院。
雍国的都城沣京位于终南山下,渭水之南,沣水以东,是新建的都城。易历一百九十一年,亦即雍宪王继位第十年,从原国都雍城东迁而来。
原来的国都雍城靠近陇山,离河西之地太远。每次打仗都要长途跋涉,劳师远征,极为不便。而河西离冀国原都城安邑倒是不远,过了大河就是。也因此,在两国争夺河西之地时,雍国一直处于下风。
对雍国来说,河西之地不能丢,一旦丢了,雍国将无险可守。可因国力悬殊太大,最终河西之地还是被冀国前上将军邬起占领。为此,雍宪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力主迁都,将都城东迁到离河西之地近一些的地方。
最初,他选的地方在渭城,比现在的沣京还要靠东。不过,由于离河西太近,遭到群臣一致反对,迁都之事遂不了了之。等他继位后,不顾群臣反对执意要迁都,折中之下,最终定在了渭城以西的沣京。
之所以选择沣京,除了离河西稍远外,亦是因其东面有灞水阻隔,且北去与渭、泾两水交汇。有这三川阻隔,沣京可就安全的多了。
地处关中平原,从无大河水患,依山傍水的沣京可谓是天赐宝地。奈何因其远离中土腹地,加上连年打仗,相比于中土诸国,雍国要贫弱的多。至雍康王时期,虽有能臣李鞅助力雍国变法强国,奈何随着康王的骤然离世,变法大业功败垂成。
自冀国吞并陕国后,便把经略重心转向北境,使得雍国的河西战场压力骤减。虽说李鞅的变法失败,但雍桓王继位后还是继承了不少遗策,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让雍国的国力大幅提升。可即便如此,与死敌冀国相比还是差距颇大,中间的几次河西之战均以失败告终。
雍国之所以接连失败,除了国力差距较大外,最重要是地缘劣势太大。冀国自占据了河西和河南之地后,把大河变成了他冀国的内河。如此一来,冀国的河西、河南与河东腹地连成一片。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粮草运输,都极为便利。
依靠大河与函谷两个天险,冀国占尽了地利之优。加上冀国连出三代英主能臣,且这几十年攻城略地几乎没有败绩,面对天时地利人和远超自己的冀国,雍国要想拿回河西之地,难如登天。
若不是冀国重心转向北境,说不定早就兵临沣京城下,迫使雍国将国都回迁雍城了。虽说这么多年冀国并未主动功伐雍国,可面对如此巨大的劣势,雍国只得颇为无奈地把重兵布防在河西一线,丝毫不敢懈怠。
长年累月兵马粮草的天量消耗,让雍国不堪重负,国力如昙花一现般再次衰弱了下来。面对这样的绝境,雍国的朝堂也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以公子坚为代表,不把河西之地拿回来誓不罢休。一派主和,以公子籍为代表,主张把国都迁回雍城,向西经略。
就此而言,谁能成为下一个雍王,不仅仅是两位公子之间王位争夺的问题,而是事关雍国生死存亡之关键所在。【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