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网游小说 > 易谋天下 > 第二十七章 豫王之苦
  豫王其实也早已看冀国不顺眼了。

  当初他和洛城侯借冀国之力登上豫国大位,本就极不光彩,他们父子俩都希望这事尽早过去,谁都不要再提了。可冀王偏不,他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们父子俩干的好事,时常还以此事来要挟他们。冀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激怒他们,从而为攻打豫国寻找合适的借口。

  果不其然,豫国终于怒了,只是愤怒的人不是豫王,而是公子彪。

  三年前公子彪之所以一怒之下杀掉冀国来使,就是因为这个使臣态度傲慢,嫌豫国招待不周。还到处嚷嚷,说若不是他们冀国出面,他豫王怎能坐上这豫国王位?公子彪听闻后大怒,带着人来到使馆,把这个傲慢的冀国使臣还有随从全宰了。

  豫王得知后又喜又恼。喜的是他儿子终于为他出了一口气,恼的是这孩子下手太重了。实在气不过,打一顿即可,也不至于惹恼冀王,何必要这么赶尽杀绝呢?虽说后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总算化险为夷,可自此之后,他对冀国再无好感。只是碍于打不过它,且还需要拉拢它对抗荆徐两国,才一直这么忍气吞声下去。

  因此,当无咎提到迁都以避开冀国锋芒的时候,豫王当场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迁都。至于说应城这地方有多好,是否要跟荆国敌对,都不是他考虑的重点。

  无咎没想到第一个建议这么快就通过了,他本以为迁都的事太大,牵扯面太广,没那么容易通过。之所以先把这个最难的抛出来,就是要打算以退为进,为后两个建议的通过做铺垫,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上大夫的结盟与立威如何说?”豫王对他这个外甥充满了期待。

  “回大王,现在豫国最大的威胁是北边的冀国和南边的荆国以及东南的徐国,刚听亚卿之言,臣甚为赞同。相比于荆国,徐国威胁更甚。我们暂时可稳住与荆国的关系,想办法破坏掉荆徐之间的联盟,南境的威胁即可解除。”

  听到无咎赞同自己的主张,成臻的脸上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无咎继续说道:“若要对付冀国和徐国,就要和他们的敌人结盟。臣以为,西边的雍国,北边的兖国,东边的青国,南边的扬国,皆可盟之。有了它们的助益,我豫国的威胁将可大大缓解。不仅如此,还能重振雄风,夺回失地。”

  “好一个重振雄风,夺回失地,寡人早就期盼这一天了。”

  豫王的反应让一众朝臣惊讶不已,在他们心里,豫王一直都是软弱可期的形象。不管是冀国还是荆国,乃至徐国都可随意欺辱,他几乎从不还手。如今,只是上大夫的几句话,就让他精神抖擞了。

  其实不是豫王不想还手,他是武将出身,怎么会没有血性呢?不是不想有所作为,实在是有心而无力。先王是通过叛乱上位,当时为了政变成功,牺牲了豫国整整二十万精锐。要知道当年加上他洛城的驻军,整个豫国也才四十万上下的兵力。

  洛城郡虽然有六万守军,但都是守城的地方军,除了王武驻守孟津大营的两万人外,战斗力要低很多。对于洛城侯的野心,豫悼王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他这二十万精锐,其中八万驻守在北门大营,若洛城有事,随时可西出轩辕关(登封境内)直达洛城。

  除此之外,洛城东面的虎牢关还有八万精锐,不远处还有京邑的两万驻军。这十万人一方面是防卫冀国,另一方面自然也是盯着洛城。南面重地宜阳,还驻有两万兵马。这两万人尽管战力不如上述精锐,但也比洛城郡的守军强很多。

  有这二十万人布防在洛城周边,洛城侯豫称纵然有再大野心也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说,豫悼王倒是希望他赶快跳出来,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平叛了。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洛城侯居然会以陕国为巨大诱饵,联合冀国布下这么大一个圈套。

  洛城侯成功了,但是豫国就此也元气大伤,再无力发起战争。

  尽管他收服了陕国的几万人,但毕竟是降军不能重用。上位后豫称很快就把他们一分为三,主将钟离留了一万加上另外一万豫军,镇守大梁,封大梁郡郡守。副将陆晋带了一万,加上另外两万豫军,镇守彭城(徐州),封泗下郡郡守。公孙假带了两万,加上两万豫军共计四万,驻守义阳,封义阳郡郡守。

  从河内撤回来的三万人,豫称也打散了,两万给了小儿子豫午,驻守洛城。自己的嫡系洛城郡守军,从陕国回来时还有五万,给了豫午一万,剩下四万人加上河内撤回来的一万共计五万人镇守郑城。

  最让他头疼的是陶郡郡守苏斌的五万人,用不得又动不得。苏斌的父亲苏戊,乃一代战神,闻名天下。苏斌也是一代名将,父子俩为豫国立下赫赫战功,他豫称根本不敢动。尽管苏斌在赵方的说服下向他称臣了,但他心里根本就放心不下。

  两个儿子倒是绝对的嫡系,可一个要镇守洛城,一个要守在郑城,都不敢调用。除了他们两个外,放眼整个豫国,几乎没有一个将才可以让他完全放心。北边的冀国尽管帮助他上了位,但豫称心里很明白,这冀国是一头狼,用完之后更是要防。尤其是西边的陕国一失,洛城再无险可守了。一打冀国翻脸打起来,豫国几乎没什么胜算。

  再看朝堂,虽然很多大臣在孙齐的说服下最终都俯首称臣了,但谁又知道他们是一时的隐忍还是真的屈服?万一有风吹草动,他们会不会都跳出来。所以,豫称上位后根本不敢大动,并把这一国策传给了豫诸,也就是现在的豫王。

  过去雍国和扬国都是豫国关系很好的盟友,因为洛城侯的反叛上位,且与冀国和荆国结盟,都跟他闹翻了。南边两个原本亲豫国的属国,一个淮南国,一个随国,目睹陕国的教训后,也开始渐渐远离豫国。

  如此内忧外患,豫称不对外示弱又能如何?不仅是他,临死前还特意叮嘱儿子豫诸,说豫国的王位尽管拿了下来,但非经三代以上的经营是坐不稳的。让他一定要稳住局面,千万不能对外开战,尤其要与北边的冀国和南边的荆国保持友好。否则打起仗来一旦战事不利,局面就会瞬间失控。

  豫诸这十多年来,基本上完全遵从了他父亲的遗命。除了在继位时徐国攻打彭城反击了一次,几乎没有再对外用过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锐气也在一点点地消散。加上丞相与王家大权在握,跟他又不对付,内外交困的豫王有苦难言。

  关于太子之位,豫王不是不想传位给公子彪,他当然知道废长立幼的危险。只是公子彪太过刚强,怕他闯下大祸,葬送掉这来之不易的豫国王位。另一方面,丞相和王家的权势太大,对王位形成了巨大威胁。他必须要借助一方力量来打压他们,否则即便公子彪坐上了王位,怕是也会受制于人。于是,为了打破困局,心腹成臻就被他推到了前面。

  成臻的能力是有的,当初在起事前就是他亲赴荆国,说服荆王支持洛城侯上位。后来,又在硖石关凭一己之力降服几万陕军投降。三年前,冀国大军压境的时候,还是他亲赴荆国说服荆王出兵。可以说,放眼朝堂,成臻之功无人能及。

  只可惜,成臻的出身太低了,作为县丞的儿子,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子而已。尽管他有勇有谋亦有治国之才,奈何根基太浅,郑城的权贵们根本瞧不上他。最终,在豫王的授意下,成臻彻底抛弃了权贵们的圈子,转而成了士官们的领袖。

  要说这帮士人出身的文官们也确实有胆识,面对强大的王家和丞相为代表的权贵们毫无惧色。可毕竟,相比于实权在握的豪族们,他们终究还是要逊色不少。尤其是在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既无实权又无名分,士官派胜算颇小。

  其实豫王对于传位给公子嘉也不报太大希望,他最主要的意图乃是利用士官们来打击削弱王家和丞相那边的权力。做了十多年的豫王,都被掣肘的如此厉害,更何况是他的儿子们。不管是谁上位,都要为他们扫清障碍。可是这么多年来,情况并没有太大改观。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没想到无咎出现了,而且还被眼疾手快的成臻拉到了他们这一边,这让豫王再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