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午后时分。
冀州朝觐使团,在沮授的带领下,经过三天多的跋涉,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看着至少有六丈高的巍峨城墙,出现在眼前——而且是绵延完整的那种、不是后世旅游景点那种短短一段——李素的心情,也是颇有些激荡的。
来到这个世界后,终于第一次来到了雒阳城。
相比之下,倒是沮授和刘备原先就来过,所以没那么惊讶。
“这便是煌煌帝都雒阳了么?真是幸运,来到这个时代,居然还能赶上雒阳城被毁之前,见识一下回光返照烈火烹油的盛景。可惜,只有两年了,一点基础都没有,恐怕是来不及发展出足够的势力阻止董贼了。
能够从雒阳多救出一些文化瑰宝、保护文明传承,就算很不错了。如今的西凉军,是天下第一强军,根本刚不过他们。估计就算是董卓逃到长安后,如果其他联军诸侯不给力,我就算给刘备开挂,也依然单挑不了董卓。
如果能在李傕郭汜内讧的时候,提前结果了李郭二贼,拯救朝廷,就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吧,而且还要看地理环境,能不能劳师远征够到李郭二贼的地盘。算了,不想那么远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从遥望见城楼,到穿过城楼,短短几里路,李素内心如是瞎几把乱想了一通。
前世他也看过不少b站的纪录片,比如《假如国宝会说话》,里面有一集提到的“熹平石经”,便是熹平年间议郎蔡邕奏请汉灵帝出钱刻的、放在雒阳太学门口的广场上,一共46块大石碑,正反面都刻,总计刻了20多万字,囊括儒家七部经典(五经加上《公羊》、《论语》)。
目的是使寒门子弟可以有一个经典书籍的正规抄写出处,传播文化、勘误通假。缓解世家门阀把书藏起来不让穷人抄的社会矛盾。
虽然熹平石经只存世了短短七年,就遭遇董卓焚城而毁,但它象征的“打破门阀知识垄断”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虽然惠及的人数不一定够多,好歹你得有钱来一趟雒阳,你才有机会抄。
熹平石经在这个时代,当然还没有文物价值,但是被董卓毁掉的文化古籍又何止石经呢?这只是个代表,因为是石头的,好歹两千年后还能留点残片(后世博物馆里全加起来只留下八千多字)。那些纸质的和竹简、绢帛,连残片都不存在了。
就算力有不逮,救不了雒阳城,至少拯救一些文化传承吧。
“伯雅,想什么呢?刚才看到城楼起就没听你说话,咱聊天也不搭理,莫不是第一次来雒阳,被这规模震到了?”
刘备看李素出神许久,忍不住拿马鞭的鞭梢捅了捅他。
“哦,没什么,我确是没见过这等世面,一时失态。”李素也不以为耻,顺势承认了。
一旁的沮授闻言,也摆出长者姿态点评:“伯雅,你这人见识不错,才学也广博。不过光读书是不行的,也要阅历天下,方成大贤。幸好你年轻,还有的是时间。”
“多谢别驾指点。”李素应承了一句。
路上这三天里,沮授对刘备和李素的态度也好了不少。
李素自己自忖没那么强的结交朋友手腕,他只会公事公办当说客搞外交,所以交朋友这儿,完全要归功于刘备。
刘备的交友情商是真的高,关键是李素也看得出来,如今的刘备,确实还没发展出多大野心,他就是真心匡扶汉室,所以在真诚推心置腹、仗义疏财之下,沮授对他们的印象才渐渐变好。
后世袁绍手下那些谋士,大多数是只注重世家门阀利益、不太注重汉室的,不然也不会一门心思跟着袁绍走了。但田丰和沮授这两人,算是比较兼顾世家门阀和尊重汉室的——
官渡之战前,只有田丰和沮授,对袁绍劝谏了战争的正义性问题,认为直接讨伐曹操师出无名,而应该先派遣使者向朝廷表奏“终于灭了逆贼公孙瓒”这个功绩,等曹操从中阻挠时,抓住曹操“租塞言路”的罪证,证明曹操是“挟天子”而非“奉天子”,这才好大举进攻曹操。
只可惜,袁绍自己不尊奉汉室,也不在乎大义名分,没听田丰沮授的。
所以,这几天接触下来,李素也开始考虑一种可能性:沮授如今地位比刘备还高,到底有没有可能利用他的尊奉汉室,最终把沮授拉拢过来呢?
难度很大,但仔细想想,好歹没有之前拉张郃那么难,毕竟算是有一线希望。
关键在于,沮授并没有当过刘备的直属领导,哪怕沮授目前官职级别高,但双方也是份数同僚。
这有点像一家大公司里,刘备好比是个研发部副经理,而张郃眼下是正职经理。如果刘备立下奇功,研发出一个能够挽救公司的新技术,最终一步步爬到总监、总裁、董事长,那么张郃肯定是待不下去要跳槽的。
因为研发部副经理靠研发出头一路当到董事长,那就意味着正职经理无能,是踩着人家脸爬上去的。
但是,沮授就好比一个销售部经理,虽然目前级别比刘备高,但双方属于不同系统。一个销售老总,当然更有可能接受研发线的草莽英雄崛起、最后当到董事长。
沮授这条线,还是要继续花功夫结交才对,不该放弃。
……
一行人缓缓策马又走出百十米,沮授忽然想起个事儿,追问道:
“不对!伯雅,你说你是第一次来雒阳?不可能吧,我见过你写的文书,那字明显是蔡伯喈的体。你若是没来过雒阳,又从何处抄学到太学石经上的字体?”
李素听了这个问题,心中也是微微一凛,没想到这点小事,也会留下破绽。
原来,他后世对于汉朝隶书的字体,也是有所认识的,所以穿越后重新熟悉写字,难免往后世见过的汉隶规矩上靠。而后世流传的汉隶,其实无一例外都是从熹平石经等出处来的,其他的汉隶早就湮灭不存在了。
但是,在这中平年间,天下其实是有好多家字体的,这些体不仅仅是笔锋、美术上的不同,连通假字都不一样——熹平石经刻印时,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在校准通假字,很多字都有六七个版本。
这就等于说,自从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之后四百多年,其实又有很多民间流传的古字通假写法复苏了,还有很多是这四百年里以讹传讹再生造出来的。
汉灵帝刻石经,其实又一次起到了“书同文”的作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刻碑认定正版文字的校准。只是历史意义远不如秦始皇重大。
李素的书法水平,当然远不如蔡邕,他的字至今还有点歪歪扭扭。
但因为他写的字所有通假法则都是蔡邕这一脉的,所以沮授只是看他选通假字的规则,就看出他是学过熹平石经的,这才怀疑他到过雒阳。
李素急中生智,连忙编造理由:“是中山督邮的前任书掾,我的授业恩师、胡茂胡先生,生前曾来过雒阳,抄写过太学石碑的体,所以我是跟他学的。”
沮授闻言,这才没有继续质疑,只是有些起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督邮书掾了,也能如此治学严谨,自备盘缠来一趟京师,只为抄书,花费可是不斐呢。
可惜了,若是没有遇害,说不定也有机会成为贤良方正之士。既是如此,公事办妥之后,伯雅,你可自行去太学门前瞻仰补正,也算是告慰你恩师在天之灵了。你的字,虽然得了蔡议郎通假之正宗,但笔画实在是太丑了!”
“小子谨记教诲。”这个建议李素倒是很乐于接受,没办法,谁让他上辈子练书法练得少呢。
抄肯定是来不及的,二十多万字呢,而且抄也不一定抄得美观。但他是后世之人,完全可以用拓印之法,把碑文偷偷拓下来嘛。
虽然目前还发明不了活字印刷,但发明一下雕版,甚至只是拓印,还是挺轻松的。
一行人聊着聊着,就到了鸿胪寺。
鸿胪寺是九卿中掌管封国、地方使者觐见奏事的衙门,属于九卿之一。沮授被贾琮派来,负责接待的衙门就是鸿胪寺。
沮授先行入内,把手续办了、递上表章,走程序,这些李素和刘备都是没资格进去的。他们得等到朝廷上具体掌管军事和平叛的主官,需要勘问的时候,才有资格面见奏对。
刘李等了好一会儿,沮授才办完手续,出来后还一边摇头叹息:
“陛下不理朝政,一至于此!事涉叛乱,居然都不亲自查问。估计这事儿暂时只能报到中常侍蹇硕,与大将军何进处。咱等着他们召见,勘问详情吧,面君估计是没机会了。”
刘备闻言大惊,他原先也没资格接触那么高层,也是第一次听说汉灵帝不管事儿居然到了这种程度。
那估计对于出首者和使者的封赏,也不是皇帝亲自知情的,可能就何进或者十常侍随便商量一下,就决定了。
真是憋屈啊,算了,等何进召见吧。十常侍刘备是完全不想见。
——
(今天第二更会比较晚,白天要出门,抱歉,但每天两更始终不会少大家的)
。【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