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下天师府。
龙虎山一脉,自第一代张天师至今,历朝历代,多受优容。大明尊道教,连着这天师府,也在朱室当国之时,屡次扩建。其规模宏大,不输于王爵之府。
不过天师府多是天师一脉的寻常道士居住之处。如张天师、少师这等修行中人,若无事,多在山上修行,远离尘世。
说来龙虎山与嬴翌有过两次交集。第一次是张少师,第二次便是张天师。而二人态度截然不同。
张少师倾向于嬴翌,认为他是明主。而张天师倒也并非觉得嬴翌不是明主,他认为嬴翌的确是个雄主,然而嬴翌的理念,让他反感,由此心生不虞。
当初张天师因一枚新钱之故,不经通报,借法术之利,迷惑兵卒,险些与嬴翌打起来。第一次见面,便没有好印象。随后嬴翌的条件,更让他分外恼怒。修道士世外之人,怎能听凭嬴翌调遣?若得如此,道统何在?道家逍遥之心,何在?
张天师彼时甚至生出扶持他人,与嬴翌相抗的心思。
不过一路南下,张天师思来想去,认为龙虎山若亲自下场,一则有违祖制,二则被牵连进红尘之中,怕有灾祸。
要知道,天师教历代受到优容和尊敬,一是因为法力高强,等闲不敢招惹。二则便是从来没有亲自下场参与过国家之事。
他与嬴翌,乃理念之悖。互相之间实则并无仇怨。若一怒之下将龙虎山牵扯到争龙夺鼎的漩涡之中,后果实在堪忧。张天师亲眼见过嬴翌,知道此人厉害,还曾在河南观察了好一阵,更知道翌政清兵强。便扶持人与之作对,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一旦失败,亲自下场的龙虎山,必定遭到嬴翌报复。说不得张家的道统,就要绝在他手中。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亲自下场不能,但嬴翌的理念,那种坚定,张天师深有体会。若等嬴翌建国立宗,一道圣旨下来,要龙虎山效力,要取走龙虎山的典籍,到时候龙虎山又该何去何从?
为了这事,张天师与其子少师多有争论,但一直悬而未决。
直到这回,北方的风暴吹来,张天师再也无法坐视。于是从山上下来,召集府中耆老,商议定论。
“夏主大破鞑虏,其势已成。我在山上望气,但见北方祥云升腾,已势不可挡。”
张天师微微叹了口气:“夏主真雄主也,我虽与之相悖,却也佩服不已。然而夏主太过霸道,当初我见夏主,其言修道之士亦在人道之中,要取龙虎山典籍,令修道士听命帐下。此为我所不喜。”
最后道:“若修行只是为凡俗帝王效力,那与红尘学子相比,你我修道士又有什么分别?我等承祖宗遗泽,历来少有理会凡务,亦少与红尘牵连,便则有所沾染,也超然物外。你我只为求得长生,证的大道,得一逍遥。若为人指使调遣,呼来喝去,逍遥不存矣。”
“父亲。”少师稽首道:“修行为长生,为大道,为逍遥。然数千年以降,可有得长生大道,真逍遥自在者?我辈修道士,虽修道于山林之中,但亦在人道之下。夏主有一句话,孩儿分外赞同——若连人都做不好,怎么成仙呢?”
又道:“父亲何必在意那口头上的逍遥呢?松云真人信上所言,父亲为何不肯相信?夏主非常人,有玄奇在身。已有不少同道为其效力,此乃大势,若我龙虎山不加顺应,早晚必有灾祸啊!”
少师言之松云真人,便是当初盱眙外松风观的那位老道。当初少师北去,至盱眙,便落脚松风观。史可法遣阎尔梅相随,请少师代为探查嬴翌底细来着。
当时松云真人有言,若得嬴翌有人主之姿,可平外患,他定要主动相投,为其效力。
果然,北方传来崇祯退位,大明灭亡,东虏入寇之兵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松云真人立刻启程北上。如今早在月牙谷与李真人为伴。
到如今,松云真人早上了人道榜,与李真人及后来主动投河南的几位修道士一起钻研元符之妙,亦曾多次书信龙虎山,告知一些玄妙,竭力邀请张天师再赴河南,但并未得到张天师的回应。
“松云道友之信,我非视而不见。”张天师叹了口气:“然则信中所言,匪夷所思。便是我修行玄法多年,亦觉不可思议。竟道夏主已手握人道,实在是荒谬。人道飘渺,无形无迹,如何手握人道?我实难相信。”
张少师闻言不禁叹了口气,张天师已是顽固不化了。或许人老了,便是如此。正如其他几位耆老,也是同样看法。
他道:“父亲,夏主起于微末,至今不到三载,便已成大势。连那精骑无敌的东虏,亦如土鸡瓦狗。这难道不是不可思议的事吗?遍数千年,哪里有这样的事?若非夏主有玄妙在身,又怎么可能?!父亲与松云真人相交多年,难道不知道他的为人?松云真人何曾口出过诳言?”
又道:“父亲念念不忘夏主新币,那新币材质非常,父亲以之炼符,无所不利。那等宝材,可是寻常手段所能炼造?”
张少师说的口干舌燥,然而一班耆老和父亲张天师却不为所动,张少师暗叹一声,他知道,不是张天师他们真的不相信松云真人的书信,而是不愿意为人所制,更不愿意轻易将府藏的典籍拱手交出去。
少师叹息,站起来道:“既如此,孩儿恳请父亲让我北去罢。孩儿愿为夏主效力,若得日后灾祸,孩儿这里,也是一条出路。”
当下不再多言,转身而走。
出了门,少师见天边白云苍狗,不禁悠悠长叹。
便则此时,有道人匆匆而来,少师微微一奇,忍不住道:“何事匆匆?”
那道士打了个稽首:“少师,是应天来的前朝官员要见天师。”
“前朝官员?”少师一怔,道:“是何人?”
自崇祯宣布明灭,大明朝便成了前朝,许多人已是共识。
道人道:“是一位唤作史可法的人。”
“史可法”张少师心头一转,道:“你不必再去寻天师,我正有闲暇,便去见一见他。”
道人心想少师去见,大抵也差不多,便道:“少师随我来。”
便在一处偏厅,见到了史可法。
史可法一看是少师,起身不禁笑道:“原来是少师当面,却是年余未见啦。”
少师打了个稽首:“史先生别来无恙?”
史可法闻言,脸上神色微微一变:“本官如今乃是应天兵部侍郎。”
少师笑道:“自崇祯帝下诏,大明已不存焉。史先生何必自欺欺人?”
史可法脸都黑了:“少师休要胡言。”
便连忙转移话题,道:“本官此来,为见张天师。不知天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