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都市小说 > 亢州往事 > 381、记者职业最适合她
  “哦,你怎么说?”彭长宜问道。

  “我说,你们有事干没事干,没事干挠南墙去,别来烦我,还没完没了了!”寇京海又说:“人家都是凭本事上位,就我凭着一个跟头上位,好歹我也七尺大老爷们,再总这么宣传我还在这地方这么混?”

  彭长宜认真地说:“习惯就行了。”

  江帆和王家栋都不由地笑了。

  彭长宜忽然想起丁一托他的事,就跟王书记说:“对了王书记,跟您打听一个人,您知道邹子介吗?”

  “知道,是你们北城区的。怎么了?”王家栋说。

  “呵呵,不怎么,电视台要采访他。”

  “他是农业局的干部,当过副局长,后来就停薪留职,专业搞育种,很少在家,这个人都快被人们遗忘了,你一提我才想起有这么个人。”

  江帆看了一眼彭长宜,说道:“我去省里开会,听农业厅的人说起过他,这人在家吗?”

  “在。”彭长宜说。

  昨天晚上,江帆给丁一打电话,丁一就跟他说要准备毕业作品,想回来采访邹子介,当时江帆就肯定了她的想法,因为在我国,除去那些拿着国家经费的人,在育种界,活跃着十多个像邹子介这样自费育种专家,并且很有成就。

  邹子介在在省里很有名气,省外的知名度更高,有一次他去省里开会,农业厅一个领导还问起过这个人,只是在当地几乎没人提起过他。

  江帆早就有意认识一下这个人,听彭长宜说起这个人,他就说道:“长宜,你联系一下,我很想认识他,据说在全国育种界很有知名度。”

  彭长宜说:“没问题,我最近就会和他有接触,到时我给您打电话。”

  王家栋继续给他们介绍着邹子介的情况,他说:“如果可能政府可以扶持一下,毕竟这样的人不多,咱们省没听说谁比他强。这个人复员后,当上了生产队的农业技术员,有一年全省为了奖励有特殊贡献的科级人才,就转了一批,他就是星火带头人,转干后,还给他提了副局长,谁知他对当官一点都不感兴趣,精力还是放在育种上,根本就不想单位的事,再后来停薪留职去了海南搞育种。”

  “搞育种的人是不是发财了?”寇京海问。

  王家栋说:“哪呀,他不但没发财,连贫都没脱,常年不在家,媳妇都跟别人跑了,孩子也带走了,如今还是光棍一人。”

  “哦,那为什么?”彭长宜觉得这个人有故事。

  “太简单了,如今,你光有技术成果不行,还得想办法转化成生产力,才能有效益。据说他徒弟偷出他的材料,研究了一个品种,经过国家审定后,就投放到了市场,靠这一个品种都发家了。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埋头搞科研,不懂经营的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咱们市的种子站都很少卖他的种子。”王家栋说道。

  “为什么?”江帆问。

  王家栋说:“为什么?眼下谁不往钱看,市场经济,什么都离不开钱。他本身是农业局干部,农业局下属的种子站卖他的籽种,他不给回扣,谁给他卖?前两年听说,他侄子卖他的种子,都盖了五间大北房,他还住着三间破房呢。”

  “那他自己不会卖种子吗?”彭长宜继续问。

  “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科研上了,哪有时间卖种子,最近几年他的情况我不知道,也很少有人议论他了,原来他每年去海南育种的经费都是借的,现在情况应该好点了吧。”

  听了王家栋的介绍,江帆也感到丁一这个选题很好,就说:“如果没有国家经费支持,光靠自费育种的确有困难。”

  彭长宜问:“他的钱都花在什么方面?”

  江帆说:“首先是往返路费,其次试验田的租赁费,播种收获时的人工费,这对于自费育种来说,没有一定的毅力坚持不到现在。”

  王家栋喝了一口酒说:“是啊,有一年春节,他老妈病重,他没有钱回家,急得在海南团团转,后来他的老师,就是当年到他们村下放的农业大学的一个育种专家去海南看他们,知道这一情况后,给他买的机票,才回来,据说也没能见着老母亲最后一面。我说的这些都是原来的情况,现在他怎么样了就不知道了。”

  彭长宜点点头,自言自语道:“就这点都够一集电视剧的素材了。”

  王家栋听他这么说就问道:“你是不是给那个叶桐提供素材?”

  彭长宜一愣,赶紧说道:“不是,不是,绝对不是,您冤枉我了。”

  “冤枉?那你打听他干嘛?”王家栋问道。

  “他是我辖区的人,又全国有名,我当然要掌握一下他的情况了。”彭长宜说。

  “呵呵,你小子,不定是怎么回事呢?”王家栋显然不相信彭长宜的解释。

  彭长宜看了一眼江帆,笑了,他不愿在王家栋面前提起丁一,丁一婉拒高铁燕提亲后,王家栋尽管嘴上不说,但心里别扭,他可不想当着江帆让王家栋说出什么有损丁一的话。

  寇京海听王家栋说起叶桐,就赶快端起酒杯,说道:“我发现领导就是领导,总是善于发现问题,王书记,我敬您,您太睿智了。”说着,喝了一大口。

  江帆笑了,他知道这次的确冤枉彭长宜了,彭长宜肯定是在为丁一打探消息。

  王家栋也笑了,说道:“他那两根肠子怎么回事瞒不了我。”

  江帆和彭长宜对视了一眼,都笑了。听了王家栋的介绍,他们俩感到丁一在选题上就成功了一半,因为这的确是个有故事的人。

  眼下,人们可能习惯了企业家、致富能手等千篇一律的事迹,可能习惯了好人好事的八股说教,但是对于育种这个新鲜的平常人接触不到的领域,肯定会充满了好奇,而且又是自己身边的人,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视率。

  他们都在心里佩服丁一,可能记者是她最适合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