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萧元挺,京城人氏,也是今科会试的举子。”这名士子落落大方地先报出自家身份,这才直奔主题,“在下虽非家学渊源,但也曾在闲暇时读过几本兵书,自来也对兵事颇感兴趣,故而也仔细了解过此番我大越与鬼戎之间的战事。
“此番北伐之失,堪称是我大越立国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败绩了,以往纵然也有过损兵折将,但无论损伤还是影响都无法与今次相比,故而我以为朝廷这回定要追责,相关将领官员皆都难辞其咎。而要论本次失利最大的元凶,自然非北疆都督沈重山莫属了!
“战端一开,他轻敌冒进在前,身为主帅不识天候,居然带了大军深入荒漠而被大雪阻道,致使十多万大军困守一隅,被敌军围困在后。纵然之后有他临阵果敢,带兵死守直到援军抵达的微末功劳,但与他所犯下的过错相比,这点功劳就完全不值一提了!”说着,他微一欠身,施施然走下台来。
这第一个上台一说,果然就把大家伙的积极性全给调动了起来,在他下来后,也跟着有人上台讲述自己的看法,不过观点倒是与萧元挺颇为相近,最多就是更着重强调某一方面,其中有个真懂兵事的,居然还指着地图不断批驳沈重山的用兵之失,说他若是进军稍缓,就不会深入敌后,导致进退两难了。
但无论如何细说,他们的观点依旧逃不过萧元挺的见解,直到另一个名叫杨邗的士子上台:“诸位适才所言固然有着一些道理,但在我看来,却还是有失偏颇。各位想必都忘了沈都督出兵却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朝廷曾下令让他主动出击,务必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若只此看来,沈都督做得已相当到位,并无任何过犯。至于最终的损兵折将,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须怪不得他。
“更何况,在初战告捷之下,沈都督趁势向北也不叫失算,奈何天有不测风云,这才帮了鬼戎。故而在我看来,沈都督即便有错,也不是最主要的罪臣,最大的罪过当落在蓟幽都督岳霖身上!”
“杨兄,你这话我可无法认同了,岳都督可是此番力挽狂澜的大功臣,怎么在你口中倒成了担罪之人了?如此颠倒黑白,只为哗众取宠可非君子所为啊!”萧元挺当即站起身来反驳道。
随即,又有一人起身:“萧兄所言在理,若无岳都督及时赶到,只怕我大越北军真就要在草原上栽个大跟头了!更何况,当时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他出兵救援虽然拖延了一些时日,可终究也是为了幽州的安危着想。事实也证明他的顾虑是完全正确的,并因此在幽州城下大破鬼戎军马,从而得以扭转战局……”
“诸位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岳都督固然是最后的大功臣,但在我看来,他也是我北军在落星海被困近月的罪魁。因为当时沈都督出兵北伐时是和岳都督约定好了,互为犄角之势,左右进兵。
“诸位,你们想一想,倘若这两路大军当真守望而进,即便真遇到恶劣天气,即便鬼戎大军趁时而动,又怎么可能是我大越边疆数十万雄兵的对手呢?到那时,便是泰山压顶之势,足以横扫草原,将敌军杀退数百里而无须付出太多代价了。”
他这番话说的倒也在理,使得那些反对他的人一时无言以对,而杨邗的气势也越发的盛了:“另外,大家所提到的幽州之危,其实也有个前后之分。若非前线失利,让鬼戎上下胆气大壮,则他们是绝不敢冒进杀向幽州的,毕竟百年来,鬼戎最多就是杀到镇北关附近一带,还未敢对我幽州重城起过觊觎之心呢。
“所以,即便岳都督确实曾立下功劳,但功是功,过是过,论此番北进失利的最大罪人,我以为还是当数蓟幽都督岳霖!”
他这一说,也赢得了不少在场之人的认可,在杨邗下台后,又有几人上台,开始列举岳霖所犯下的过错,一时间,两种论调各不相让,难分高下了。
四楼雅间内,皇帝似笑非笑地听着这些年轻人在那儿激扬文字,眼中光芒几度闪烁:“虽然都是老生常谈的说法,但显然他们也都是家学渊源,平日里在其长辈的调教下没有少用功啊。”
“皇兄果然慧眼识才,刚刚率先提出这两个看法的萧元挺和杨邗皆是我这儿的常客,平日里也多发深刻之论,还有不少拥趸呢。”
“唔,条理清晰,言辞便给,确实是难得的年轻才俊。只不过……说的这些东西并非他们的真材实料,多半也就是家中听来的一些陈词滥调而已。朕在宫中早听太多人说过相似的话语了,不够出彩啊。”皇帝笑着喝了口酒道。
怀王无奈苦笑,却也不好说什么。这朝中任官的,那都是天底下的英才,他们的见识又岂是这些年纪轻轻的士子能比的?所以这酒楼里纵论古今的士子们的一些见解必然不可能别出心裁,超过朝堂诸公的卓见去啊。
话说就他所知,其实现在朝上也就这么两种论断而已,要不就是归过于沈重山,要不就是说岳霖出兵太迟,导致前军被围……当然,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党争所致,他一个闲散王爷就不好猜了。
不过他也看出了自己皇兄的失望,但这种东西自己都不了解,自然不可能安排人来让皇帝高兴了。
就在这时,下方讲台前又走上一人,却是个看着二十来岁,极其年轻的书生。只见他也似模似样地微微欠身施礼四周:“在下淮北衡州府江城县李凌,见过诸位!”
“衡州……李凌……”皇帝一听到这个名字,略略一怔,“这个人倒是有几分熟悉啊……”说着看了眼一直站在自己身侧的老内侍,后者当即会意,笑道:“圣人,您之前确实是让奴婢查过此人的,就是那个黄麻捐……”
“哦……”这下皇帝立刻就想起来了,饶有兴趣地看着下方的年轻人:“想不到这个给朕出了道难题的小县百姓居然如此年轻,他还成今科举子了?”
“是的,他之前从淮北乡试中考了出来,据说还颇得张禾丰的赏识呢。”老内侍作为皇帝身边的绝对亲信,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一般时候不怎么说话,但只要皇帝询问,他总能给出极其详尽的答案。
皇帝轻轻颔首:“听听他又能说出什么见解来。”
下边已经有人打趣说道:“李公子,你若只是拾人牙慧,我劝你还是不要多说了,大家都已经把两位都督的功过说得很清楚了,无须你再多言。”
李凌笑眯眯地冲他们一点头:“各位说的是,在下既不通军事,也未打小看什么兵书,所以这等论点自然是说不好的。”说着一顿,又是一个转折,“不过在听了诸位的一番说法后,我却有一点自己的愚见,此刻却是不吐不快,若有什么不对的,还望各位多多包涵。
“诸位都只说过错在沈岳二位都督,却有没有想过,其实大家都遗漏了一个极其关键的人物,那才是我边军在北方草原陷入困境的根本所在。”
在众人略显疑惑的目光注视下,他肃声道:“那就是粮草转运!是因为对前线的粮草辎重的运送不够及时,受大雪所阻碍,方才导致了前军在落星海处被困,甚至于,在我看来,岳都督所以未能及时出兵,也与粮草调拨未能及时跟进有关。只是沈都督性子急了些,也认定了粮草调度不是难事,必能跟上,才贸然进兵,岳都督则更为老成稳重,便留在了幽州!”
这一番话不但说得众酒客士子一阵发愣,就是四楼的皇帝,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来:“他所言,还真有一定的道理。对了,一开始就把过错推到沈重山身上的,不就是北关转运使方面的人吗?”隐隐的,居然就让他抓到了一些之前被忽略掉的细节。
下面众人这时已经有些反应过来了,顿时有人反驳道:“你说的随意,这粮草转运本就不是容易之事,有所耽搁也是经常的,怎能胡乱把罪名编排到他们头上呢?”
“就是,你如此哗众取宠,可非我辈读书人该做的事情啊。”
面对众人的诘问,李凌依旧是一副笑吟吟的镇定样子:“诸位且听我慢慢道来。其实我一开始也未察觉到这一层,直到这位仁兄刚才在地图上点了数处粮仓,要镇和堡垒给我看了,我才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这些常胜仓、北进镇,万胜堡都是在我大越边境线之内的,而在镇北关之外的大片区域,虽然我们依然有不下数十个堡垒要塞,可我们的粮草却极少在出兵前后送到这儿,这儿,还有这儿……”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地图上把几个重要位置上的堡垒一一点出,面色却已变得极其凝重。</div>【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