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百姓为了生存而战,那份勇气与血性自然是令人无话可说。
然而莫名其妙的到街亭血战,作为主将的马谡就无法理解了。
马谡应该是一名纯粹的军人,他的排兵布阵,严格的遵循了孙子兵法的用兵之要。根据战后统计,街亭战败,益州兵主力仍在。
诸葛亮想要借助街亭之战消耗益州兵的战略意图落空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换上了王平。后面的几次大战,不仅没有达到消耗益州兵的战略目标,反而让文聘麾下的南阳老卒损失殆尽。
蜀汉没有了汉中之后,其处境日益艰难。
面对实力雄厚的兴汉军和曹魏大军,诸葛亮及其继任者只得转变思想,由昔日的开疆拓土转变为扩大内需。
既然战争手段无法解决益州的民生问题,那就只能在益州内部进行资源再分配。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安抚百姓,宣示仪轨;约束职官,依从权制;先开诚心,又布公道。从制度上确定了相应的规矩,达到有法可依的程度。
这就给蜀汉的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重视经济,却又对干扰市场者重罚。特别是修通了成都至南郑的粮道。不仅加快了蜀汉的对外交流,还引入了中原地区的水利灌溉技术。这可是造福百姓的壮举。
兴汉军进驻汉中,也只是在诸葛亮施政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诸葛亮虽然说退回了成都,但是他在汉中积累的工程经验,倒成了继任者的教科书。
董允在诸葛亮的执政理念上添加了依法治蜀的内容。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这就让益州世家积极投入到蜀汉的经济建设中了。毕竟赏善不避仇,罚恶不问亲。这让益州百姓心安神定,做事情的积极性很高。
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蜀汉官员的务实态度,让益州世家放下了地域成见,转而拧成了一股绳。这才有了益州百姓安居乐业的大环境。
益州百姓对于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辈也难以匹敌。
董允之举,更壮诸葛亮之感。廉政务实,益州归心。蜀汉新帝刘禅垂拱而治三十年,皆得益于此。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无法不兴!”诸葛亮说道:“农是根本,商是沟渠;工是水源,法是开关。”
法制约束才是关键。商人重利过甚,容易失却本心。大利当前,极有可能铤而走险。长此以往,一定会破坏商业的根本,削弱商业的价值;损害商人的名誉,卑贱商人的地位。
一颗老鼠屎会坏一锅粥!若是一锅老鼠屎,即便是锅里有好米,还能吃吗?
想当初春秋时期有陶朱公,战国末年更是有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到了现在,无奸不商渐渐的成了主流。
前些年的诸侯争霸,归根结底就是商人世家向传统世家发起的挑战。
兴汉国可以迅速的形成燎原之势,也得益于甄、糜、张、刘四大商人世家的鼎力支持。
商人为诸侯的乱世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从物资调运,还是后勤保障,商人都是经脉一般的存在。
兴汉国情报力量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寄生于商业力量。商人的存在已经到了可以左右一国兴亡的地步。</div>【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