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都市小说 >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 第一八二章 军事交流(四)
  由于现在欧洲的局势紧张之极,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德国总参谋部也不可能慢慢的研究堑壕防守的战术细节,即然华东**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而且也经历了实战的检验,自然是从华东**直接近进相关的技术更好一些,当然经济问题可就不是总参谋部考虑的问题了。

  而陆军的火力问题,也是甚得德国总参谋部之心,作为大陆军主义的代表,德国总参谋部是相当重视陆军的火力,不然也不会早早就从华东**引入迫击炮技术,可以说装甲列车技术几乎是为德国陆军专门量身定制的一样,因为徳国的铁路交通极为发达。其实就算没有华东**的介入,再过几年德国也会自行研制业装甲列车和大口径列炮技术,在旧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攻克列日要塞的大贝尔塔炮,还有炮击巴黎的威廉大炮(也叫巴黎大炮)都是这些技术的产物。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这些技术都还没有开始研制,或者还仅仅只停留在构想、创意阶段,而即使华东**有成熟的技术,德国总参谋部更倾向于直接引进。

  总体来说,双方的陆军交流进行的十分愉快,而且共识也很多,德国总参谋部从这次交流中受益非浅,并且也推动了在双方的贸易谈判中,德国要求从华东**引入军事技术的条件。

  而双方的海军交流过程就复杂一些,而且交流的深度也更大一些。

  华东**对远东战争中,海战的总结主要有4点,前2点和陆军基本相同,第三点则是制海权的重要性。虽然在远东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负走向是陆军,但海军的作用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也极为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海军,仅靠陆军也未必能够取得取得远东战争的胜利。

  人民军海军对远东战争的贡献,并不仅仅体现在战争开始之初,在对马海战中成功歼灭了日俄两方的海军力量,从而在整个战争期间,都一直牢牢的控制了制海权;或者是在战争的最后时刻,又在台湾海峡之战中,彻底击跨远征军舰队,从而彻底扑灭了日本、俄国企图借助远征军舰队的力量,扭转战局,达成以较少的代价退出战争。

  而是在整个战争期间,人民军海军都成功截断了日军的海上补济线,使日军在华东**参战之后,由于缺乏后援补济,因此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从而也大大减轻了陆军的压力,使陆军可以将大部精力都用来对付俄军,既使是双线作战,但也并没有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中;到了战争的后期,为了迫使日本接受华东**的条件投降,海军又采取封锁日本沿海,拦截日本商船,严重的打击日本的民生经济,并协助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成功将战火燃烧到日本本土,给日本造成重大的损失。

  第四条是远东战争的启示。中国必须走海陆并重的道路,虽然在短期内,华东**会偏向陆军,毕竞要完成国家统一的大业,但从长远来看,海军的比重会强于陆军,这是因为在华东**完成了国家统一之后,在陆地邻国中,只有俄国这一个强大的对手,而在海上则面临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竞争,中国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海上利益,因此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也成为必然选项。

  对华东**的总结,德国海军显然是没有陆军那么满意,提尔皮茨皱了皱眉,道:“难道华东**对海战的战术、军舰的性能、火炮的技术没有总结吗?”

  访问团的海军代表陈小江道:“当然是有的,不过战术也好,军舰的性能都是细节问题,必须服从于海军的大战略,都是为海军的战略服务的,因此只有先确定了海军的战略方向,才能谈海军的战术、军舰的性能。”

  提尔皮茨听了,顿时沉默起来。

  德国需不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正反双方都能为自己找出一大堆理由来,但德国的海军建设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则是各方都不否认的事实。提尔皮茨有魄力和雄心,也有坚定的意志和干劲,但缺少的创新能力和战略眼光,再加上德国海军本身缺少经验和底蕴,对海军建设的战略规划明显认知不足。

  提尔皮茨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弱点,因此在旧时空里采取了追随跑的策略,就紧盯着英国,英国制造什么军舰,德国就造什么军舰;英国造无畏舰,德国也造无畏舰;英国造战列巡洋舰,德国马上也跟着造战列巡洋舰;而且只重视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装甲巡洋舰这类主力军舰的建造,而轻视轻巡洋舰、驱逐舰这类辅助的军舰。

  至于这些军舰是不是德国需要的,德国打算用这些军舰来做什么?除了“用来对付英国的同类战舰” 之外,提尔皮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英国作为老牌的海军强国,军舰的建造和海军的战略相辅相成,英国海军的作用首先是打击敌国的舰队,取得制海权,因此建造战列舰,而且由于英国的战列舰数量庞大,在性能取舍上突出重视火力、速度,在防御上对炮塔、司令部的防御要大于水线带防御;而英国海军还有保护自己的海上生命线、维护海外利益的任务,建造战列巡洋舰,就是用来对付敌国破交的装甲巡洋舰,保护海上生命线,同时建造了大量虽然性能并不突出,但价格较低的巡洋舰、驱逐舰这类辅助的军舰,确保英国的海外利益安全。

  可以说英国的海军战略极为明确,军舰的建造、战术的选择应用,都紧紧围绕的海军战略进行。相比之下,德国的海军发展战略,就只能用盲目来形容了。

  现在德国海军的规模已是不小,在俄法两国的海军均在远东战争中被重创,美国海军还在发展之初,德国海军现在基本己是坐二望一,仅次于英国,但提尔皮茨却越来越迷茫,因为他也说不清德国发展海军是为什么?打败英国海军,争夺海上霸权?这个目标实在的太过宏大,提尔皮茨十分清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基本不可能实现,毕竟德国在发展海军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次强大的陆军,而英国只需要全力发展海军即可;保护德国的海上生命线?德国可没有海上生命线之说;维护德国的海外利益?以现在德国海军的规模,就己经够用了,那么德国还需不需要继续发展海军呢?

  其实在提尔皮茨上任之初,也提出一个风险舰队的理论,即:德国海军不必拥有超过英国海军优势的规模,只需达到其三分之二的实力即可,如此一来,即便是英国舰队能够打败德国海军,但遭受的损失之大,使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法抵御法俄美日等国的挑战,从而有可能丧失海上霸权。因此英国人在利弊权衡之后,必将不敢轻易冒险挑战德国,而只能向德国妥协,承认德国的海上力量及世界影响力。

  理论上说,这个风险舰队的理论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做为一种战术,也有相当的可行性,但将风险舰队的理论作为德国海军发展的大战略,就显然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首先是德国海军能否达到英国海军三分之二的实力?在旧时空里,虽然德国海军最终建成仅次于英国海军的第二海军,但规模尚不及英国海军的六成。

  而更为重要的是,风险舰队的理论,是将成功的可能性完全寄托在敌人的胆劫心理之上,即希望敌方因为害怕损失过大而不敢与自己开战,从而选择妥协。不得不说这个理论的主观揣摩性太强,而忽视了英国所可能做出的反应如果英国不害怕损失怎么办?或者英国认为这种损失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又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又敢不敢冒着被英国海军击败的危险和英国开战呢?同时英国有没有其他的策略来对付德国?这些因素提尔皮茨都没有考虑到,也不可能考虑到。因此这更像是一种政治操弄,甚致是赌博,而不是军事战略,缺陷比优势更加突出。

  事实上英国确实是有其他策略来对付德国的,就在战略上放弃了光荣孤立的传统,选择和法国、俄国结盟,联手对付德国,而在海军战术上则采取封锁战术,采用德国海军地理环境的劣势,将德国海军封锁在北海里。事实上英国的策略是成功的,因为德国也同样害怕自己的海军被重创,这也就导致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虽然空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但却基本全部龟缩在港口中,几乎无所做为的原因所在。

  于是就在当天的交流结束之后,提尔皮茨连夜进宫求见威廉二世,两人协商了大半夜。在第二天继续交流的时候,提尔皮茨正式的访问团的海军小组提出,请华东**为德国制定一份海军发展战略的规划书。

  【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