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柔的预估中,沈欢的这次演唱会计划门票售卖风险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售票风险最小的应该就是尚海的首场演唱会了,即使这场演唱会开到了五万两千个座位,但这毕竟是沈欢的首场演唱会。
第二好卖的,应该就是其他几个城市的演唱会门票了,毕竟那些城市都离尚海比较远,大部分人都不会为了一场演唱会千里迢迢跑去尚海,尤其是在沈欢很快也要来这些城市举办演唱会的情况下。而这里面风险最大的,无疑要数尚海演唱会的第二天和第三天门票了。
支撑尚海演唱会门票销售的,主要是来自包邮区的沈欢歌迷,其中以尚海本地为主,人数大体是固定的。在第一天就消化了恐怖的五万两千名歌迷的情况下,剩余的歌迷数量还是否够?他们是否能够消化完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门票呢?其中,重复消费的歌迷能有多少?
为此,鲍柔提出了差异化方针,也就是沈欢微博上所说的,尚海的三场演唱会,每一场曲目都会不同,以此来吸引观众二次消费,尽量减少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门票销售风险——紧急之间,也不可能再增加沈欢的消费型歌迷群体了,只能在二次消费上想办法了。
连开三场,每一场演唱会的曲目都要不同,这对于其他歌手来说几乎是做不到的,这就涉及到一个歌曲层次问题了。
每一位歌手,他的曲库基本上都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该歌手耳熟能详的代表作,这样的作品是最少的;第二个层次,是该歌手流传度不那么广,但是也还不错的作品,这样的歌曲相对多一些;第三个层次,是该歌手非常冷门,不怎么好听,只有忠实粉丝才会喜欢的作品,这样的歌曲往往是最多的。
整个层次,就像一个金字塔,这也是绝大部分的歌手的作品状态,演唱会的编排也和这个形状图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场演唱会的曲目安排中,顶部作品必须是要安排上的,但是因为一个歌手的顶部作品通常太少,甚至不少歌手都只有一两首歌能够称作顶部作品,所以这一部分的歌曲数量通常最少,中部作品也要安排上,数量较多,底部作品则往往是最多的。
这是一个普通歌手的演唱会曲目生态模式。
基于这种曲目生态模式,就算是一个歌手的曲库足够大,大到能够曲目不重复地开完三场演唱会,那么他们也无法真正这样开三场演唱会,因为顶部作品不够用啊!
对于很多歌手来说,就算是开一场演唱会,顶部作品都感觉不够用呢,更别说不重复曲目地开三场了。真要全用底部作品来滥竽充数,那就是砸自己的招牌,毕竟大部分的演唱会观众都不是那种每一首歌都喜欢的死忠粉,他们往往是喜欢这歌手的某几首特别出名的歌曲就来看演唱会了,你整场都不唱那些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只是在唱一些没什么人听过的底部作品,场子能热吗?观众对你的印象能好吗?
也是因此,没几个歌手敢说连开三场、每一场的歌曲都不重复。
顶部作品不够用。
可是这种担忧对于沈欢来说完全不存在,因为他的作品层次图太奇葩了。
普通歌手的作品层次图是个金字塔形,杰出歌手的作品层次图,是个向柱状图靠拢的形状,而他的层次图,是个奇葩的倒金字塔形!
他的顶部作品实在太多了,《青花瓷》,《海阔天空》,《追梦赤子心》,《我是一只小小鸟》……他有太多太多的顶部作品。
别人用顶部作品点缀演唱会,他全场用顶部作品、让观众从头嗨到尾都行!而且他的曲库又大,完全可以保证歌曲不重复的同时又场场精彩,甚至别说三天了,五天都行!只不过再多就不大行了,所以在其他城市的演唱会,也只是能够保证一半不一样。而这些种种不一样加在一起,就是他这次系列演唱会“独一无二”的名字由来了。
这也是鲍柔这个差异化方针的实现基础,而不知是否是她的这个方案确实有效,还是说沈欢的歌迷群体实在太庞大了,尚海演唱会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门票销售情况总算是有惊无险。
和第一场演唱会门票在不到半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的情况不同,尚海的第二场演唱会门票,过了两个小时才终于卖光。第三场演唱会,更是足足将近一天时间才终于卖完。
不过总算也是卖完了,接下来就等演唱会开始了。
……
在沈欢变着法子各种赚钱的时候,董乔人已经不在国内了,来到了美国西海岸,正在一间宽敞的会议厅里开会。
与会的人员人数颇多,共有九位,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分坐于椭圆形会议桌的两边。其中,椭圆形会议桌顶端坐着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黄种人男子,保养得不错,看着四十来岁,具体年龄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董乔则是坐在会议桌的左手边首位,正儿八经的ol装扮,头发还扎了起来,与平时的模样有点不大一样,正在发言:“……项目发起人是一位杰出的导演,更是一位杰出的文艺品投资家,所投资的项目屡屡取得惊人的回报率,从没有投资失败的经历,这无疑是非常惊人的。同时,该投资人在华国拥有巨大的人气和市场引导力,在现在这个全世界都在进入华国的时机下,这对于该项目在华国所能取得的回报是值得期待的,也是我们进入华国的优秀机会……”
听着董乔的报告,在场众人看着手头的资料,反应不一,不过感兴趣的似乎没有几个。
坐在董乔对面的,是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白人男子,发际线有点高,耳朵上还戴着一个耳机,那里面是同声传译。等到董乔发言完毕之后,他第一个用英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得承认,这个计划很有趣,在好莱坞都没几个人敢这么做,没想到一个华国的导演能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这也是问题在的地方,这样的一个导演,能在华国以外的地方取得多少票房?请相信,我这并不是歧视,我们都知道,这是现实。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一个项目,涉及到的资金量太大了,大到我们无法指望一个华国市场——或许它在华国能取得漂亮的票房,但是这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北美市场,世界市场,而从他身上我看不到希望,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这个名字。”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大胆到一个好莱坞大导演都不敢提出这样的计划。”
这就不需要同声传译了,在场的几位黄种人都能流利地用英语对话。
“不错。”
一个头发都已经白了的男性华人紧接着发言了:“资金量实在太大,他也无法让我们产生足够的信任,尤其是现在,我们不能再失败了,现在的美高需要一场稳妥的大胜仗,而不是去冒险。”
董乔道:“正因为现在的美高需要一场胜仗,大胜仗,所以我才选择了他。你们都可以看到,自从两年多前开始,他从来没有失败的投资经历,我相信他会再一次地把胜利带给我们。”
那白发老头摇摇脑袋,“我承认他的过往确实惊人,但是过去不代表将来……”
董乔再次回击,只是依旧无法说服对方,而很快又有人提出了质疑来,董乔继续解释,会议桌上来往不断,只是情况对于董乔来说不太妙。
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没几个,大部分的意见都是不看好,不过这也在董乔的意料之内,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想要一下子就说服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她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毕竟她也看到了沈欢最近的那些动作,又是接各种广告,又是突然开演唱会什么的,她不难猜到他在干什么——他在拼命赚钱。而这里面所隐含的,则是沈欢想要拍这部电影的强烈意愿,否则的话,以他的经济状况根本没必要这么饥不择食地去赚钱。
她想帮他视线他的这个意愿。
坐在会议桌最顶端的那个中年男子一直都默不作声,只是听着他们在说。等到场上的交流声渐渐淡下去后,他才终于开口。
“你的这个计划……”
不看好是吗?
都不用等对方说完,董乔就猜到了他会说什么。毕竟这位可是她在集团里的老上级了,而且还是看着她长大的,她知道他的投资风格有多么稳健。
这样的一个投资计划,对他来说大概就是一坨狗屎吧?
“很好。”
那人把剩下的话说了出来。
“但是……”
董乔都已经出口,打算进行解释和尝试说服了,可是话才出口,突然就憋回了肚子里,看向中年男子,眼神很是诧异。
他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