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都市小说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客商们面面相觑, 皆对此感到十分迷茫。

  距他们上回来汾州,顶多也就隔了半年不到吧。

  怎么一个冬天过去,汾州就成了处处闻鸭声的模样了

  在搞不清楚状况前,他们也不急着做买卖。因赶了这么多天的路,腹中已是饥肠辘辘, 索性随意挑了一家生意瞧着很是兴隆的饭店,走了进去。

  伙计赶紧迎了上来, 熟练地招呼道“请问客官是几位”

  “三位。”

  那人答道。

  他们运气不错, 刚巧就有一张适合三人坐的桌椅空着,于是在其他尚在等待的客人的羡慕目光中, 三人带着些微不自在地由伙计带着, 直接落了座。

  伙计热情问道“三位客官,可要尝尝咱这儿的特色菜”

  汾州的特色菜,不外乎就是豆角焖面、石头饼什么的。

  几人对此都不陌生了, 随口点了之后, 又问了一句“除这之外,你还有什么推荐的么”

  “那当然是有的”伙计乐呵呵道“陆公祖都甚是喜爱的豆豉烧鸭, 几位可要尝尝”

  陆公祖

  三人一愣。

  不过,在下一刻他们就很快想起,好似去年来这上任的那位新知州,的确是姓陆不错。

  再仔细回想一下, 还能忆起这位陆公祖的名气可不小, 还是颇受官家欣赏看重、三元及第的下凡文曲星呢。

  为首那人便道“那便来一份吧。”

  伙计高兴应了, 很快回去告知厨子一声, 又回来给三人泡茶。

  趁这一会儿,他们便与他搭话“你们这的生意,倒是好得很啊。”

  伙计一脸骄傲道“那是,咱这儿的做的鸭盘,选食材时就专门挑得在田里跑、吃虫吃草长大的那种,肉质额外有韧劲,可不是关在笼里自己喂大、不但虚胖还肉柴的次等货而且咱们这店,这州城里头唯一一家,能得公祖光顾过超过三回的”

  连他都亲自接待过一次哩

  三人对视一眼,为首那人又问“我每年也来汾州做买卖,怎么今年忽然就有了家家畜鸡鸭鹅的风气了”

  于是就得到了陆公祖甚喜食鸭的肯定回复。

  因店里很是繁忙,都是冲着这家店做的连知州都爱的鸭肉来的,三人也不好拖着这伙计太久,问了最好奇的这几个问题后,就只好放人走了 。

  “这陆公祖,”他们下了结论“若不是个极能吃的饕餮,就是太得人心了。”

  若说一个才上任不过半年的知州,就能得民心到这地步,他们是难以相信的。

  但要说名扬天下的状元郎是个饕餮,他们也觉得同样不太靠谱。

  怀着淡淡的疑惑,三人很快就等来了送上来的饭菜。

  在美美地饱食了一顿后,他们倒是一致认同了此店做的烧鸭、确实别有风味这点。

  临走时,他们还专程买了二十只已熏制好、可存放个数月的肥鸭,准备沿途售卖。

  哪怕卖不掉,他们送亲朋好友,或是自己销了,也挺不错的。

  在集市上逛着,仔细挑选货物时,他们还发现市面上多了好些从前不见的商品什么知州绒被,知州绒枕,知州绒衣的。

  但凡是羽绒制品,都清一色地打着知州名头,各个自称曾有知州宅里的下人、来采买过他们摊档货物。

  当然,这样的话他们要真信,那就是傻子了。

  来这大半天后,三人也渐渐适应了远远听得城外传来鸭子的嘎嘎叫声、城里多了许多跟鸡鸭鹅相关的制品的新景象,变得很是淡定了。

  三日后,他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所充满各种各样的美味鸭子的州城时,所带的货物,除了以前惯例会采买的汾州特产外,几乎全是同鸭子相关的特色商品。

  这几位客商的经历,当然不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惊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但凡是过去来过汾州,都会先叫数量忽然暴增的鸭子大吃一惊,然后就乐得到处闲逛。

  作为始作俑者的陆辞,也完全没想到效果会好成这样。

  亏他辛辛苦苦地做了那么久的农业经营规划。

  结果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栽柳柳成荫。

  最后效果拿来一看,竟还不如他对外正经公布自己一直引以为羞的饕餮名头、再宣称自己爱食野养的禽鸟,要来得显著。

  不过他平心静气地一想,也多少能理解其中缘由了。

  要改变农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植习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偏偏还不能操之过急,一旦施压过度,怕是会起反效。

  但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养上几只既能帮着捉虫,平时还能下蛋的鸡鸭鹅的话,却是很简单的。

  毕竟它们不用多操心,顶多偶尔喂上一些,大多时候让它们自个儿去水塘里也好、去地里也罢,吃草捉鱼便能养活。

  等它们长大下单,孵出新的小鸭后,多的公鸭就能捉去城里卖了。

  哪怕陆知州瞧不上,州城里林立的饭店酒楼,也多的是愿投其所好、专门研制相关菜色者。

  根本不愁无人肯收。

  况且,就这么豁出去后,自己的吃货名头是闹得满城皆知了,但好处也十分明显。

  在三管齐下的情况下,原是最大隐患的蝗虫卵就倒了大霉。

  它们根本没等来孵化的时机,就被冲着奖励去的农人给挖了出来,烧了大半。

  剩下的里头,又被无孔不入的鸡鸭鹅,给硬生生地从犄角旮旯里扒出来吃了。

  就算有那么一点漏网之鱼,怕是也掀不起任何风浪了。

  在农人多养鸭后,不但经济上多了一样可持续发展的商品,州城里多了许多与家禽相关的菜式。

  连他这好口腹之欲的,在每顿有鸭,日日有鸭,换着店子连吃了一个月后,也终于有些腻了。

  这么一来,也彻底坐实了他爱食鸭的说法。

  农人养鸭,也跟着更勤快了。

  唯一为此感到有些烦恼的,恐怕只有狄青。

  他常奔的附近山头,几乎都被农人集资,找官府租赁了下来,专门蓄养家禽。

  背书之事,虽在经历过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堪称无比痛苦的背诵过程后,他艰难地记下来了,可不但背得磕磕绊绊,还真真是不求甚解的。

  他每在床上躺一晚,就觉得脑子如同一个漏斗一般,往外悄悄地漏好不容易死记硬背下的内容。

  最糟糕的是,他根本不知下回见到无比忙碌的陆知州会是什么时候,也不知何时会被对方考校

  若是当陆辞考校他时,他已忘了大半,那岂不是白受了这么久煎熬,还是让对方失望了

  在过了小半个月这样的日子后,狄青实在受不了了,干脆向夫子虚心请教自己不懂的地方。

  他是发现了,自己看不懂的部分,虽然勉强背了下来,但也记不牢靠。

  相比之下,倒是自己能理解的那些,背起来也很轻松。

  对勤奋好学的学生,恐怕就没有夫子会不爱的。

  尤其一听他年纪虽小,就已自学着背了春秋和礼记时,夫子甚是惊喜之余,教授起来也是尽心尽力。

  而远在密州的柳七,在三月初的某日放衙后,因忙完防蝗之事,难得闲得发慌,去街上闲逛时,就发现了特意标明是来自汾州的熏制鸭肉。

  他不免感到几分稀奇。

  怎么根据小饕餮的回赠,汾州特产里好存放的,就只得山药那些呢

  按理说,若熏制鸭肉也在其中的话,以小饕餮的一贯作风,是断然不会落下的。

  柳七特意上前问了几句。

  等他弄清楚来龙去脉后

  差点没忍住当场爆笑出声。

  好个小饕餮啊,分明是故意想瞒着他的

  他用忍笑忍得发抖的手,掏钱买了一只整鸭下来,回去交给家里厨子烹饪时,就回到书房之中,词兴大发。

  他先赋词一首,狠狠地调侃了只靠公布饕餮之名、就成功在城里兴起养鸭风潮的陆辞,洋洋洒洒地告诉其纸包不住火,如今自己已然知晓之事。

  紧接着又迫不及待地将陆辞故意瞒下的这件事,告予朱说和滕宗谅等人。

  在这么一串行云流水的操作后,只隔了不到半个月的功夫,柳七就破天荒地收到了陆辞的回赠诗作。

  在几位好写诗词赠他的友人心里,都很清楚陆辞分明颇有诗才,却因太过自谦,不爱动笔。

  除非是科场上的迫不得已,或是琼林宴上需得相作,他是能避则避的。

  因都了解这一点,久而久之,大家依然爱写词作赠送给他,却也默认了,陆辞不会写诗作相回的了。

  因此,当收到这前所未有的第一封回诗时,柳七除了震惊,内心就是满满的受宠若惊了。

  即使整首诗都在骂他。【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