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赟一想到这里的时候,他的头脑也开始有些疼痛了起来。不过这减低赋税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否则等到黄巾起义后,那可就真的是为时晚矣。不管怎么说这济南城决不能乱,而且刘赟也不想看到青州出现太多的黄巾军,所以争取民心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只见刘赟在思考了一会儿后,便又说道“父王,咱们可以利用我清醒的借口来对百姓们施恩,我想这样那些世家门阀也该是无话可说了吧。”
听到刘赟的主意后,刘康想了想便点头说道“好吧,我就给他们减掉一层的赋税,来对他们施恩吧。”
“父王,现在我们的赋税是收几层啊”
“现在我们济南国的田税是二十抽一,在周边地区算起来是最低的了。不过苛捐杂税却要高一些,比如人头税和徭役可比田税高多了。”
听到父亲的话后,刘赟的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难怪有那么多的流民,原来是这些苛捐杂税猛于虎啊,这时候的刘赟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只见他在点了点头后,就说道“父王,尽量给咱们的佃农们一些优待吧,我相信好人会有好报的。”
说起来刘赟也是混黑的人,但他从来不欺负普通市民,要干架也是找那些道上的人来开打,所以他狂龙的名声在砵兰街还是不错的。这也跟他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他父亲常常教导他说,学武之人决不能恃强凌弱,任意妄为,所以刘赟在出道后,也从来没有去欺负过那些普通的市民们。就连收保护费这样的事情,他也是不屑于去做,因此在整个砵兰街一提到狂龙的名字,谁都会竖起大拇指并点一声赞的。
而到了这个时代后,刘赟依然没有改变他的初心,虽然在这个时代里人命如草芥,但刘赟做人也是有他的底线的,那就是绝不滥杀无辜。而且他心里也是知道,黄巾起义其实就是官逼民反。朝廷、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无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们才会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们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平息这场叛乱,各地世家门阀也是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早已是不可挽回,因此最终才导致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来。
不过现在的他来到了这个时代,而且也为了能尽快地结束这个乱世,所以他不得不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来。至于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那也得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好在刘赟在上辈子也是熟读历史的人,他知道这个时代最终的走向,因此他才会在黄巾起义爆发前,并做起了准备来。现在烈酒和纸张都已研制了出来,下一步就该去积攒一些名望才是,而在这个青州最有名望的人当属儒家协会的会长郑玄郑康成了。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东汉末年的儒家学者、经学大师。由于党锢的原因,于建宁四年171年和同郡人孙嵩等四十余人均被禁锢。现在郑玄就居住在北海国里,同时与他在一起的还有崔琰、国渊、郗虑、管宁、邴原等人,这些可都是东汉时期的名人啊。
特别是管宁和邴原,他俩与华歆被世人称为是“一龙”,华歆为龙首、邴原为龙腹,而管宁则为龙尾。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隐士。
而邴原,字根矩,同样也是北海朱虚县人,而且他还曾担任过曹操的东阁祭酒一职,像这样的名士都是各路诸侯们互相想拉拢的对象。
刘赟还记得在黄巾起义爆发时,管宁与邴原还有太史慈先后去了辽东避难,并且还受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度的高度重视。当时公孙度正在推行行政令,正需要像管宁和邴原这样的人才,可惜两人并未接受公孙度的官职,只是在山野间谈论起了儒家经典来。
至于太史慈去辽东,也是因为他在本郡闯了祸,所以才会去辽东避祸的。等到黄巾起义结束后,太史慈才再次回到了青州。
当刘赟一想到这些名人武将时,他心里顿时就有些热乎了起来,要是能把他们全都招到自己的麾下,那该有多好啊。
就在刘赟做着这个美梦的时候,刘勇跑了进来,并对他说道“小王爷,夫人让我来告诉你,你这段时间呆在家里太辛苦了,所以让我陪你出府去散散心。”
听到刘勇的话后,刘赟点了点头,便说道“是啊,从来到了这里后,我还真是没出过家门,也该是出去见见世面的时候了。”说着刘赟就换了一身衣服,并与刘勇和几名护卫就走出了王府。
当刘赟一行来到了大街上后,他眼中所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繁华的景象,那些过往的行人大多都是一脸的菜色,一看就知道是营养不良所造成的,而且大街上随处都能看到一些流民和乞丐在沿街乞讨中。
此时的刘赟一看到这番景象后,心里也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